(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今天開始,已經有許多家銀行的通知存款和協議存款的利率都在下調。但是也有銀行在逆向操作,即上調利率。
比如平安銀行和四川天府銀行,在今月15號就上調了1天期與7天期的存款利率。
為什么這些銀行會逆向操作,上調利率呢?是不是吸引存款,與其他銀行競爭存款呢?
我們結合下面一個數據來看,似乎也有可能。
根據4月末的銀行數據統計,居民存款已經減少了1.2萬億元。
這說明了銀行的存款有所流失,造成了銀行的資金流失,銀行開始緊張。從而想要從上調利率來吸引更多存款。
這個數據的說法好似也可以,但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我覺得不是這樣。
因為從去年初到今年的三月底為止,銀行的住戶部門存款增加了超過25萬億,現在減少1.2萬億,對于銀行來說,根本就沒有問題。
而且看起來減少了這1.2萬億,說不定以其他方式還留在銀行。
那到底這1.2萬億減少的存款去了哪里呢?消費?投資房產?購買股票?
從消費支出方面來看,疫情剛解封,大家好像都想要外出旅游消費。
比如五一的旅游盛況,這一個假期旅游人數已經創立新高。那這個拉動了消費了嗎?
從消費的統計數據來看,消費并沒有增長。出游的人雖然多了,但是人們的消費正在降級,比如現在所提倡的特種兵旅游。
所以這個消費數據是不支持這1.2萬億存款的流向消費。
從投資房產方面來看,雖然樓市在前段時間成交量有所提升,但實際上整體的房價還是在下降。這個成交量在高峰期來說微不足道。
從購買股票方面來說,目前,股市還在不斷下跌,基金也是如此,并且已經購買基金的人還在被套著。對此,人們也不能拿錢去投資。
以上三方面都不是,那錢最后去哪里了呢?
從銀行的數據來看,住戶居民存款減少了1.2萬億元,但是銀行的理財規模增加了1.2萬億元。
從這個數據來看,錢還在銀行里面。只不過錢的定位從存款變成了理財產品。
主要是由于如今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凈值有所提升,人們的理財意識也在不斷的提高。
所以人們開始“錢生錢”,把部分的存款投資到理財產品上面。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