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數據是反映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今年以來,隨著消費逐步回暖、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全國多地用電量增速回升,釋放經濟恢復向好的積極信號。26個省份用電量正增長,4月份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了33.8%和28.8%,4月份住宿和餐飲業用電量同比增速達28.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用電增速均超過25%。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594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4%,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量達34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7.8%。同期,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4740萬千瓦,同比增長86.5%,占新增裝機的80.3%。
(資料圖)
2022年,全社會用電量863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14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4%;第二產業用電量570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第三產業用電量148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36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8%。
電網改造行業投資情況
在經濟發展推動和電力系統架構調整的雙重影響下,我國電力投資結構經歷了“電源優先”、“輸電優先”、“均衡發展并傾斜配電網”三個階段。近年來,在新能源裝機占比提高、用電負荷結構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下,電力系統的復雜性不斷提高,電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的需求日益增長。
今年以來,電力領域內投資不斷加大。一季度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1264億元,同比增長55.2%。其中,太陽能發電同比增長177.6%,核電同比增長53.5%。
國家電網在“十四五”期間年均投資規模將不低于 5,000億元,其中 2022年計劃投資總額為 5,012億元,同比增長 8.84%。南方電網在“十四五”期間的規劃投資總額約為 6,700億元,較“十三五”增加 51%。
農村電網改造行業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與主電網相比,中國的配網、農村電網建設相對落后,低電壓和供電卡口等問題一度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頑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電氣化水平提高,此前不少農村電網已不能滿足當地生產生活需求。
當前農村電網的管理存在散亂的特征,對電網中的設備管理懈怠,檢查不及時,往往出現問題才進行修復,所以改革勢在必行,必須防患于未然,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不能等它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后再去關注。因此,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和檢查制度,對電網設備進行高標準的驗收,加強對電網的管理,對電網運行的圖紙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設置。在之后的施工中,嚴格按照圖紙進行施工建設和改造工程,不斷調整變電站和變電設備的有效工作參數,切實改善農村電網的運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電網改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農村電網改造投資大、產業鏈條長,也成為擴大投資、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舉措。數據顯示,國家電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共拉動投資超過4.8萬億元,帶動了電氣設備制造、鋼鐵有色、建筑安裝等多個關聯產業發展;在工程實施地區,家用電器和機電設備購置消費規模達到3442億元。
電網改造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智能電網的建設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在發電、輸電、配電及用電四大環節中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智能電網也是新能源和智能城市發展的必要條件。對此,國家高度重視智能電網建設,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
隨著新能源裝機占比提高,電力系統在形態、特性和機理等方面會發生較為明顯的變化。為適應新能源的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不確定性等特征,一方面需要建設與新能源發電基地配套的大規模儲能項目,升級電網基礎設施以提高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接入新能源的電力系統將更易受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影響,導致電力系統的脆弱性和風險增加,需要加強對新能源相關業務場景的巡檢、運維、管理能力,以及開展基于大數據的新能源發電量預測等技術研究。
我們通過對電網改造行業長期跟蹤監測,分析電網改造行業需求、供給、經營特性、獲取能力、產業鏈和價值鏈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合行業、市場、企業、用戶等多層面數據和信息資源,為客戶提供深度的電網改造行業研究報告,以專業的研究方法幫助客戶深入的了解電網改造行業,發現投資價值和投資機會,規避經營風險,提高管理和運營能力。
報告對我國電網改造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電網改造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電網改造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電網改造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
想要了解更多電網改造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2-2027年中國電網改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