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樂寶資產版圖再添“一寶”。
5月28日,廣西上市乳業公司皇氏集團(SZ002329)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君樂寶、來思爾乳業、來思爾智能化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公司擬將所持有的控股子公司來思爾乳業32.89%的股權和來思爾智能化32.89%的股權以總價款人民幣3.29億元轉讓給君樂寶。
這是君樂寶自去年1月受讓來思爾乳業20%股權的第二次接手了。
【資料圖】
有意思的是,君樂寶接連兩次如此頻繁且大手筆的收購,不禁讓人浮想聯翩:是不是為即將上市做準備?
畢竟,去年7月之時,君樂寶就官宣了正式啟動IPO,并定下在2025年完成上市的計劃。
那么,君樂寶為上市做好了準備嗎?又有哪些難題還需要重點解決的呢?
一、卷入信任危機,錯過黃金發展期
關于君樂寶一直想要上市,其實大多網友知道君樂寶與曾經臭名昭著的三鹿集團有千絲萬縷聯系后,就一直抱有不看好的態度。在業內人士看來,股權歷史遺留問題很難界定,一旦君樂寶品牌受到輿論影響,這將會對其正在推進的上市進程造成一定影響。
復盤君樂寶歷史軌跡,早在1999年,君樂寶憑借價值406萬元現金的股權為代價為三鹿“貼牌”,實現了快速發展,直至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君樂寶的信任危機開始愈演愈烈。
直至2010年,可以說是君樂寶的至暗時刻,為了擺脫三鹿集團陰霾二度易主蒙牛集團。但同時,也是君樂寶又一次新的征程,迎來了蒙牛的強力支援。
隨后,君樂寶高層迎來“大換血”,但此時的君樂寶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
信任問題屢屢遭受質疑,使得其錯失發展關鍵期,致使乳業地位被后來者反超。
如今,伊利蒙牛共同目標向雙千億邁進;飛鶴乳業也已突破400億市值大關,君樂寶卻還在上市之路苦苦掙扎,差距依然明顯。
并且,在奶粉行業加速集中化的趨勢下,強者恒強的局面已然開啟,留給君樂寶的生存空間顯然越來越緊張了,相對于如今第一梯隊的蒙牛伊利巨頭而言,君樂寶已經跌出第一梯隊了,擴張的步伐舉步維艱。
此外,依靠其品牌效應在扎根河北省大本營雖有一定的區域影響力,但是區域限制逐漸被打破的市場競爭格局下,如何在巨頭夾擊下穩住市場份額,君樂寶壓力也不小。
在此背景下,君樂寶面臨的究竟是負重前行還是絕地反擊,能否順利上市其實是重要的考核標準。
二、債臺高筑,面臨資產減值風險
居高不下的負債問題一直是君樂寶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目前看來,君樂寶想要扭轉困局的方式并非是單純發展自身主營的酸奶和奶粉業務,而是通過最簡單的并購其他企業。
就像去年,君樂寶罕見將三家相關企業收入囊中。其中,2022年1月,耗資2億元收購皇氏集團子公司云南來思爾乳業 20% 股權及云南來思爾智能化乳業20%股權,借此擁有來思爾乳業旗下的稀缺性的水牛奶資源;同年1月,還將思克奇食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納入旗下,著手布局兒童奶酪業務;同年11月,又收購了陜西龍頭乳企西安銀橋乳業,加碼羊奶粉領域。
因此,隨著近年來并購范圍的不斷擴大,君樂寶財務杠桿率也隨之飆升。
根據上市公司皇氏集團公告披露,2020年君樂寶資產總額為134.56億元,負債總額卻達到了118.69億元,凈資產僅為15.87億元,負債率高達88.21%,可以說已經達到了預警的級別。橫向對比來看,同年伊利為57.09%;蒙牛為53.53%;飛鶴為32.26%。可見,同業競爭對手與君樂寶高達88%的資產負債率相比,顯然是“相形見拙”。
不僅如此,今年一季度君樂寶還新增一項對外投資信息,認繳出資額約為142.86萬元,持股10%,投資上海酪神世家健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再度加碼奶酪市場。這也意味著如果這些收購資產后期的盈利不能達到收購時設定的目標,那么后期資產減值就會持續上升。
可以看出,目前君樂寶似乎并沒有放緩自身擴張的步伐,而這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固定成本支出來支撐大規模收購。也能預見的是,如君樂寶順利上市,后期投資者勢必會重點跟蹤這些新收購及新建項目是否會拖累公司的業績。
三、存量市場下各品牌硬剛,君樂寶勝算幾何?
毫無疑問,生育率的下降是導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持續低迷的核心影響因素。根據相關數據預測,2023年-2035年我國新生人口將下滑至600-800萬區間內,并基本保持不變。
人口紅利的消失,意味著市場從增量變成存量,奶粉企業之間的競爭隨之加劇,國內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較量也將加劇。未來,雙方在下沉市場和一二線城市的比拼都會非常激烈。
那么,在這兩個市場上,君樂寶目前突圍的怎樣了?總的來說份額有所提升,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小。
首先,在下沉市場方面,君樂寶所面臨的是外資品牌的強勢下沉之戰。一個最明顯的動作就是各大外資品牌自去年以來的下沉戰略調整。比如,澳洲網紅奶粉品牌a2牛奶公司在去年針對中國下沉市場進行更大的滲透,并在高潛力三四線省份優先制定加速增長的新策略。而荷蘭皇家菲仕蘭中國區總裁陳戈也表示,渠道下沉依然是菲仕蘭的重要戰略,希望整個下線市場在目前的基礎上,能夠更有序、有組織、更高效、覆蓋更有質量。
不難想象到,外資奶粉品牌密集調整下沉市場戰略,最終目的是加速產品“本土化”,搶奪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能夠最快的拉近與下沉市場消費者的距離。
這給國產奶粉品牌造成不小的挑戰,即便君樂寶占據著下沉市場渠道優勢,未來也很難避免因與外資品牌硬剛而帶來的高額銷售費用增長,從而影響到利潤。而且伊利、蒙牛也緊隨其后,君樂寶需要兩面迎敵。
而在一二線市場上,近些年以君樂寶為代表的國產奶粉品牌開始向其要增量。但一二線市場并非像下沉市場那樣靠渠道推動就可以了,而是以品牌為核心。這點上外資品牌早就完成了一二線市場消費者心智普及認知,君樂寶還需繼續加強品牌力。
除了應對外資品牌,國產品牌內部的競爭隨著伊利、飛鶴等在率先切換羊奶粉賽道也變得愈發激烈。比如,早在2019年12月伊利金領冠就率先推出了悠滋小羊;2021年7月,飛鶴將小羊妙可全資收入囊中。兩者以最直接的手段去實現彎道超車,因為羊奶粉正是伊利和飛鶴看好卻需要補足的板塊。
而反觀君樂寶,直至2022年7月才推出旗下首款純羊奶粉“臻唯愛”,顯然慢了半拍。
與此同時,君樂寶還急于求成的開辟了第二增長曲線向奶酪市場進軍。這個賽道也無需贅言,蒙牛系上市公司妙可藍多、百吉福以及伊利牢牢占據了60%的市場份額就很能說明問題了,君樂寶想要分的一杯羹,難度可想而知。
四、結語
其實,現如今討論君樂寶能否上市還為時過早,畢竟目前已有包括認養一頭牛、衛崗乳業、完達山等諸多乳企扎推啟動了上市計劃。但我們能預料的是,如果以上提及的難題,君樂寶還不能克服掉,想必在未來上市之路也會遭受到相關監管部門重點問詢。
因此,于如今的君樂寶而言,首要的問題是要直面挑戰,講出一個好的資本故事,而非選擇“帶病”上市。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