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百年老宅里看民俗展,感受老南京的傳統習俗,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了解非遺技藝,并自己動手完成“非遺作品”。這個暑假,許多孩子來到南京民市俗博物館參加"我是小小傳承人"夏令營,體驗了妙趣橫生的傳統文化之旅。
經歷建館以來最大的一次升級改造后,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在上個月煥新歸來。150件最能體現老南京市井生活的館藏文物精品,分布于被稱為“九十九間半”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中。同時,利用現代數字技術讓觀眾能夠體驗到南京地區現有的251項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20多項非遺技藝。“我們的工作不僅是保護和展示,更要做好傳統文化和非遺技藝的傳承。”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副館長徐麗表示。南京市民俗博物館近日舉辦的“我是小小傳承人”夏令營活動就以其豐富有趣的新奇體驗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
8月5日下午,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穿梭于回廊和院落間,現場展示的各類文物和非遺技藝讓大家目不暇接。一番探索之后,來到了最讓人期待的非遺技藝體驗環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臉譜代表性傳承人顏蕾來到活動現場,從臉譜的顏色和圖樣開始,聯系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教授孩子們臉譜繪畫技藝。
“今天的參觀體驗讓我學到了很多跟傳統民俗有關的知識,還親手制作了一個臉譜。我選了紅色和黑色畫在臉譜上,這兩個顏色代表了忠誠和勇敢,我非常喜歡。”就讀于南京市力學小學的顧惜薇在參加完活動后表示今后有機會還想再來體驗更多的非遺技藝,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據了解,此次夏令營以“我與‘九十九間半’”為活動主題,結合館內全新基本陳列展區,從甘氏歷史、南京非遺、城南民俗三個方面策劃開展,旨在讓青少年感受優秀文化、學習非遺技藝、體驗傳統民俗。鼓勵青少年展示學習體驗非遺項目和傳統民俗的豐碩成果,分享自己與南京市民俗博物館(“九十九間半”)的有趣故事,引導青少年更好地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