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鄉親鬧不愉快了,這里可以居中調解;情緒郁結總化不開,這里可以心理疏導;遇上法律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這里也有專業人員提供咨詢解答……在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巖寺鎮富山村,有間“解憂雜貨鋪”,集合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治宣傳等多功能為一體,為群眾的煩心事提供“最優解”。
(相關資料圖)
新開“店鋪”提供解憂服務
富山村是第七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坐落于徽州區巖寺鎮西北部,緊連著徽州區城北工業園區,距黃山高鐵北站、合銅黃高速出口僅4公里,合福高鐵、杭黃高鐵、歙黟一級旅游公路、103省道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捷。
區位的顯著優勢,促進了鄉村資源的盤活以及工業園區的發展。與此同時,村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圍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服務不缺位”的理念,2022年富山村實施村級綜治中心改造提升項目,完成了“一站式”村級便民服務中心、信訪工作中心、綜治工作中心的綜合體打造,同時落實人員配備,實行辦理事項“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既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也提高了為民辦事效率。
與以往不同的是,升級后的“一站式”綜合體還加掛了一塊特殊的牌子——“富山解憂雜貨鋪”,設有心理咨詢室、作退一步想調解室、“所所”聯合辦公處等功能室,提供矛盾調解、心理咨詢和法律咨詢等服務,幫助村民解決瑣事難事。“店鋪”里還配備飲水機、愛心座椅等設施,讓村民在辦事之余還能從細節之處感受到溫暖。
“逢5”聯調化解復雜糾紛
自從“解憂雜貨鋪”開張后,村民們有了敞開心扉、紓解壓力的地方。特別是帶“5”的日子,“店鋪”里會更加熱鬧。
“我們實行‘逢5’聯調模式,也就是每月5日、15日、25日,實行派出所所長、司法所所長聯合辦公,同時邀請村級法律明白人、法律顧問、鄉賢等參與處理來訪糾紛,為民解答法律難題。”富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雪球介紹,對于難以解決的問題,由鎮長組織分析研判,努力把矛盾發現在基層、受理在基層、化解在基層,把“解憂雜貨鋪”打造成信訪終點站。
富山村村民小燕與小偉離婚后因財產分割問題,產生了矛盾糾紛。由于兩人離婚沒離家,財產問題比較復雜,加上小燕又發生了醫療事故,一家人陷入困境,也讓矛盾更加難以調和。
“解憂雜貨鋪”受理了這起棘手的矛盾,派出所、司法所等多方力量參與調解,并聯系法律顧問,對接鎮綜治中心,引導小燕一家走訴訟途徑加以解決。考慮到小燕還存在諸多生活困難,富山村持續伸出援手,聯系多部門給予其關心和幫助。
在調解矛盾糾紛過程中,“解憂雜貨鋪”還融合了具有黃山特色的“作退一步想”調解工作法,通過“細聽陳述、理清癥結、借古喻今、悉心規勸、各退一步、握手言和”讓當事人回歸理性,便于解決問題。丁家兄弟的房屋檐水糾紛就是在各退一步后化解的。起因是作為大哥的丁某不滿弟弟們新建房屋后,房檐上的水落入自家院子,而弟弟們卻認為房子是建在自家地皮沒有問題,遂起了沖突。“解憂雜貨鋪”的調解員得知情況后,多次展開調解工作,倡導恭兄親弟、謙和禮讓,最終弟弟們決定各退30公分。
為了提高“雜貨鋪”的“解憂”實力,富山村每年會對村干部及法律明白人開展“春夏秋冬”四訓,提高鄉村法律服務專業化和精準化,同時堅持由村民小組每周一次、村每半月一次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對排查出來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對所涉及的法律知識向村民進行以案釋法,提高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解憂雜貨鋪”成立以來,已處置矛盾糾紛17件,提供法律咨詢300余人次。
“解憂系列”元素不斷豐富
在富山村,“解憂”不僅解的是心疙瘩,還添得了安全感。每天晚飯后到凌晨前,村里都活躍著一支“解憂巡邏小隊”,穿梭在村頭巷尾。
記者了解到,因為富山村毗鄰工業園區,附近流動人員比較多,所以村里組建了一支志愿者巡邏隊伍,由十多名青壯年組成,在村治保主任的帶領下開展夜間巡邏、汛期巡河,提醒村民防火防盜,守護著家家戶戶的平安。
“解憂雜貨鋪”還成立了兒童之家,利用閑置房產,在寒暑假招募本村的大學生為孩子們輔導作業,開展防溺水、防火等安全教育,解決了很多父母因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子女、擔心子女安全的情況。
不止逛“解憂雜貨鋪”可以學習法律法規和安全防范知識,富山村還注重利用陣地資源,打造“法治文化廣場”,設立“心中有法、法在心中”等法治石刻、法治文化墻和法治宣傳櫥窗,并建立了“法治文化一條街”,把貼近群眾生活的法律知識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出來,還建立法律知識圖書角,播報法治“大喇叭”,嵌入各類法治文化元素,使群眾能夠出門見法治、散步學法治,在不知不覺中加強法律文化素養。
“我們解決的可能是一些‘小煩惱’‘小問題”,但是民生無小事,群眾的每件事對我們來說都是要辦好的‘大事情’,這是‘解憂雜貨鋪’的核心宗旨,也是我們解鎖法治鄉村建設的一條新途徑。”吳雪球說。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