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人民日報報導,注冊制改革的本質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強化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提高投融資的便利性。隨著2022年報披露季落下帷幕,一批上市公司將從A股市場退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A股確定退市公司數量已達30多家。
業內人士指出,退市制度是注冊制實施的重要配套制度安排。監管部門進一步健全退市機制、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流程,有利于在全面注冊制下營造良好的A股市場生態,更好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更多優質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舞臺。
新陳代謝,退市效率提高
2020年底,為貫徹落實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會議決策部署的《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有關部門在原有制度基礎上制定形成了“交易類”“財務類”“規范類”“重大違法類”等四類強制退市指標,并將其融入退市新規。如今,退市制度正在不斷發揮市場“凈化器”作用。
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的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滬市主板已有12家公司鎖定終止上市,還有17家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多元化退市制度彰顯威力,退市漸趨常態化,優勝劣汰機制更趨穩固。
深圳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2022年深市全年共有24家公司強制退市,退市家數接近過去3年總和。截至2023年4月30日,深市確定20家退市公司,數量與上年基本持平,常態化退市機制有序運行。
那么,什么樣的公司會從A股市場退出呢?
有的難以獲得投資者青睞。前不久,*ST西源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觸及終止上市條件。交易類退市的背后,是經營狀況的惡化。相關報告顯示,*ST西源主營業務缺失,經營停滯,凈資產為負,大額債務無力償還,主要資產、子公司股權被司法凍結,存在與持續經營相關的多項重大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