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商洛市山陽縣以智慧矯正中心創建為抓手,建強陣地、規范執法、智能監管、多元幫扶,推動社區矯正工作提質增效。
抓組織領導推進有力
(相關資料圖)
高位謀劃。將社區矯正規范化、信息化建設列入“十四五”規劃,縣委、政府領導定期聽取匯報、指導督促檢查,召開專題協調會6次,對社區矯正場所建設等專題研究部署落實??h社區矯正管理局掛牌成立,縣、鎮(辦)兩級社區矯正委員會實現全覆蓋,與各鎮辦簽訂目標責任書,年終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全速推進。加快推進智慧矯正中心創建和社區矯正規范化建設,對照創建標準和建設任務,召開業務培訓會、專題推進會,研究協調解決難題,補齊短板弱項,推進規范化建設工作走深走實。保障有力。爭取組織、財政等部門支持,先后投入資金160余萬元,為社區矯正中心和司法所招錄配強12名懂法律、懂業務的年輕干警,切實為社區矯正工作高效開展提供了財力和人力保障。
抓工作保障優化平臺
改造硬件設施。對社區矯正中心進行重新規劃布局,改造新建指揮中心等16個功能室,面積達500平方米。結合“六好司法所”創建,同步對18個司法所進行規范化建設,每個司法所都成立了集宣告、學習教育等為一體的社區矯正辦公室。完善軟件檔案。社區矯正中心30項制度全部上墻,更換標識標牌36個,布置矯務公開等文化墻10面50平方米。全面規范社區矯正檔案和臺賬,規范標準在全市推廣執行,整理裝訂2010年以來的社區矯正檔案1100卷。配置信息設備。為社區矯正中心安裝了攝像頭、報警器,增配了高拍掃描儀、執法記錄儀等設備36臺,配置了自助矯正、VR教育等信息終端,賦能社區矯正工作科技化發展。
抓工作效能實現“三化”
數據資源信息化。依托社矯綜合管理系統,按月匯總更新業務數據,信息錄入率100%。使用自助矯正終端,讀取矯正對象身份證信息,自動獲取人臉、指紋等生物特征,建立矯正對象數字檔案128份。指揮調度可視化。在社區矯正中心和司法所設置監控26路,視頻會議、遠程督查與司法所貫通,5G通信網絡全覆蓋,聯通了綜治視聯網、釘釘、手機定位等平臺,實現了矯正場所可視、執法過程可視、活動軌跡可視。應用管理智能化。推行審批事項、考核獎懲等業務網上辦理,文書報表自動生成,逐步實現“人在網上走、事在網上辦”的信息化目標。通過視頻監控、手機定位等,定期開展定位抽查、視頻點名,有序實現“工作在掌上、管理在指尖”的智能化監管,釘釘打卡日簽到率、手機定位成功率98%以上。
抓監管執法力促規范
開展學習培訓。組織司法所長赴西北政法大學輪訓,通過舉辦講座、專題輔導等形式開展社區矯正學習培訓,提升司法干警專業素養和執法水平,今年共開展專題培訓活動4次、培訓65人。落實執法規范。加強對執法環節的規范管理,為司法所干警統一配發了制式服裝,實行持證上崗,推廣現場執法必須使用執法記錄儀,優化了調查評估、接收、解矯等工作流程,明確法律文書格式,做到文書一人一檔,施矯一人一冊。嚴格執法檢查。主動協商公檢法,掛職獄警參與,采取“四不兩直”等方式,每月開展一次檢查,每季度開展一次督查,每半年開展一次案件評查,推動社區矯正工作規范落實,今年共開展檢查督查6次,督促整改問題12個。
抓教育矯治提升質效
開展沉浸情景教育。定制VR智慧矯正一體化終端與VR眼鏡,通過VR技術構建多種虛擬監獄生活、酒駕、法庭審判等教育場景,支持重點矯正對象進行3D沉浸式教育體驗。開展心理矯治教育。配備放松按摩椅、心理模型、沙盤,提供心理測試、咨詢等服務,跟蹤矯治效果。已在線開展心里評估16人次,線下個案干預5人。開展專題學習教育。安裝多媒體教學系統,依托學習強國等平臺,定期推送法律法規、思想道德等內容,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運用手機APP開展自主教學,完成在線學時2000余小時。
抓幫教服務凝聚合力
致力于公益服務。成立全市首支社區矯正志愿服務隊,在翠屏山公園建成首個大型公益活動基地,組織社矯對象參與植樹造林等公益活動,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02場次。致力于安置就業。與縣高新區瑞裕電子公司合作,建成全市最大社區矯正教育幫扶基地,安置社矯對象就業89人,人均收入3萬元,發布就業信息200余條。致力于救助幫扶。加強與民政等部門對接,為部分社區矯正對象提供過渡性安置和臨時救助,發放救助金,協調解決生產生活等難題。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