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考,七分報”。高考分數揭曉后,考生們現在進入了志愿填報這個“第二戰場”。而今年,高考志愿,被AI盯上了。
(相關資料圖)
數據顯示,目前有多家平臺引入了“人工智能、AI填報”這類新型工具,利用互聯網爬蟲技術,收集教育領域相關信息,進而生成“志愿填報”咨詢產品,相關App會員收費不菲。
那么,這些琳瑯滿目的AI志愿填報產品,真的靠譜可信嗎?
志愿填報焦慮催生近10億市場
隨著各地高考生開始填報志愿,各類志愿填報咨詢機構持續火爆。
據公開數據顯示,近10年來,關于高考志愿填報的企業注冊量逐年增加,2012年,我國新增高考志愿相關企業僅有6家,2021年,這一數字攀升至788家,2022年,高考志愿相關企業達2033家。
不少企業還申請了高考志愿填報的相關專利。比如某教育科技企業的“基于大數據的高考志愿填報前預測錄取分數線”,某網絡安全科技公司的“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高考志愿填報辦法”等。
艾媒咨詢6月發布的《 2023年中國高考志愿填報及就業前景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為1.3億元,2022年,中國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達8.8億元,6年間增長了近7倍。2023年,高考志愿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預計達到9.5億元。未來,隨著高考錄取人數逐年增多,高考志愿報考付費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AI幫你選學校?500元充個VIP
而今年,火爆的AI旋風也席卷了志愿填報市場。搜索手機應用商店中,有數百款與“高考志愿填報”相關的App,部分App聲稱通過AI智能和大數據功能,結合高考成績和院校歷年錄取,可智能計算出學校的錄取概率。
在電商平臺,提供“大數據分析智能個性化推薦學校”的“高考志愿填報卡”服務的產品種類也有很多,價位多在200元到數千元之間不等。
記者下載了其中一款App,以一位福建理科類考生的成績615分為例輸入咨詢,該App顯示有138所大學的相關專業可供選擇,錄取概率從6%到99%,但該App僅提供23家低概率大學名單。其余115家高概率名單則需開通會員才能顯示。價格方面,會員5小時體驗款為88元,普通VIP會員收費518元,“一對一”超級VIP會員則收費7998元。記者注意到,該類超級會員顯示已經售罄。該款App客服人員介紹,超級VIP會員項目由資深老師全程一對一服務,每一屆都限量提供。“一上線就售罄了”。
北京一名高考考生家長表示,他已經下載過多個類似的App,花費了近1000元來咨詢相關的高考填報信息。但是各App預測信息都比較雷同,缺乏個性化信息。只能給你提供一個大致的概率。“我也知道這些App不可能給孩子填報志愿最終決策,但看到家長群好多家長都在用,就忍不住跟風注冊了。”
“錢景”在前大廠AI來勢洶洶
“錢景”在前,就連騰訊、阿里、百度等大廠也紛紛開始“試水”AI志愿填報服務。
百度是最早入局高考志愿報考服務的大廠,布局已經比較全面,已推出了AI智能估分、AI高考檔案、AI志愿助手、AI對比分析等多個智能報考服務。百度內部人士還透露,今年因為文心一言和文心一格等人工智能產品的上線,填報系統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優化。
騰訊則推出了基于完整的算法+大數據打造了“新高考通”小程序,海量的用戶數據疊加完整的AI算法,宣稱可為考生提供科學的報考依據,以及更加智能和個性化的高考服務。
阿里巴巴旗下智能搜索APP夸克同樣對高考志愿填報市場虎視眈眈,不只推出智能選志愿功能,還上線“同分去向”搜索功能集結知名專家和學霸們,免費為準大學生們提供報志愿指導。
大廠們來勢洶洶,不過是否真正能夠做到完全個性化,依據學生個人畫像形成精準推薦的工具型產品,才是關鍵的一道門檻。
AI不是神器可以參考不要偏信
盡管AI志愿填報越來越火,但AI給的建議就真的靠譜可信嗎?
對此,記者首先測試了ChatGPT。“福建高考物理類的615分應該如何填報志愿?”ChatGPT回答的目標大學包括廈門大學、福州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實際上,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獲悉,今年福建高考物理類的615分全省排名約8000名,根據往年的錄取分數,除了福州大學,其余大學錄取分數以及排名均比615要高出幾十分。
記者又以江西省應屆理科考生的身份及真實高考成績分別試用了四款APP,獲得的同一高校錄取概率完全不同。如同濟大學,四款APP顯示其錄取概率分別為47%、14%、60%和小于1%,最高概率和最低概率差了59個百分點。
“為了得到更加有數字依據的答案,我們買了兩家的VIP卡進行對比,結果讓我更崩潰了。”今年參加高考的河南考生劉同學和家人本對自己選擇了AI填報助手充滿了期待,但一番操作下來卻讓他們失望而歸。因為除了保底學校以外,無論是沖擊院校還是穩妥院校,能夠重合的學校及專業屈指可數,有的是同一院校推薦專業不同,有的是同一院校卻不在同一推薦序列。
一位專門做數據分析的專家告訴記者,這類的軟件應用往往是通過給用戶一點甜頭后吸引客戶走進消費通道,達到為軟件引流的效果,大部分的數據來源是一致的,但通過不同的算法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所以不可輕易偏信。
步入理想的大學是每一位莘莘學子為之挑燈夜讀的目標,有的人覺得應該優先選擇興趣愛好,有的人覺得就業才是金標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沒有標準答案,也無需AI賦能,答案其實就在我們自己心中。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