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度十佳電影片單環節,今年非院線電影看得比較少,暫且先總結一下今年觀看的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院線電影(2020.12.31-2021.12.28),歡迎查收,作為一份觀影參考指南。
年度十佳電影(2020.12.31-2021.12.28 院線部分)
看完《愛情神話》后的觀感,也許正如男主角老白對著兩個女人所說,雖然很多事情我還不理解,但我會慢慢消化。
電影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對于男女愛情,立眼點不再是片面的女權或者男權,而是真正地去嘗試用平權的角度來向觀眾闡述觀點,而且這種闡述非常得自然,沒有生搬硬套或者無病呻吟的感覺,人物間插科打諢的搞笑之余,主創想表達的都表達得很含蓄,也很徹底。
整部影片給我的感受是漸入佳境,從三個女人一臺戲偶然促成的飯局開始,電影開始真正的吸引觀眾,剩飯剩菜的隱喻,沒有經歷過什么的女人是不完整的毒雞湯的批判和看開,女人們言辭上的博弈,很有意思,形成了戲劇上第一個小高潮。
對于和老白有關系的三個女人,基本上代表了社會上主流的三類女性,前妻蓓蓓是過日子的人,和家庭的羈絆很深,同時也有著自己的小性子小脾氣以及各種倔強;格洛瑞亞是有些危險的女性,一夜情、對于感情是不求長久只要朝夕的熱烈;而馬伊利飾演的李小姐則是處在兩者之間,既有小姑娘的戀愛腦,又有對未來和婚姻的考量,所以進退有些失衡。
影片在紅色的燈光背景之下,走進了電影另外一個高潮,社會和世俗將格洛瑞亞和李小姐這兩位女人的愛情劃分為了兩個極端,一個是壞女人,一個是好女人,對于這兩者所代表的愛情,孰優孰劣,還是男主所言的那一句,我會慢慢消化,主創們也給不了最好的答案。
如果說電影的主菜是三個女性代表的三類愛情,那么影片的配菜也十分的出色。
社會對于男性美妝的歧視、對于男性媽寶的批判,對于“我只是犯了男人這輩子都會犯過的錯”的反諷;
兩個中年人鬧脾氣之后的倔強,和解的可愛,也表現得非常到位;
老鞋匠彷佛是一位戀愛大師,金句頻出。沒有值不值得,只有喜不喜歡;男人的問題在于想得太少,女人的問題在于想得太多;你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過分給女性壓力。
臺詞都頗為巧妙。
最后再提一下影片的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吧,老白在廚房做飯的場景著實有些讓人生饞,電影的開頭部分也是有兩個比較有意思的點的,一個嘲諷了某些翻拍電影的偽裝,一個點到了talkshow,沒錢交房租的小哥正是一名脫口秀演員。
嗯,整部影片還是挺有意思的,雖然影片是開放式的結局,電影里提到了很多東西也沒有給出答案,但能將這些呈現出來,帶給觀眾一些思考,這其實也就足夠了。
電影的視角聚焦到了一個極為常見,但又很容易被人忽視的群體:因為各種意外失去父母庇護之后的姐弟,這種親情和現實的羈絆,很多時候是一個無法得出最優解的問題,電影處理得最好、最動人的地方便是將這種“無解”的兩難,給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無論是張子楓還是飾演弟弟的小演員金遙源,表現得都太好了。失去父母的弟弟在床上、沙發上不停地搗蛋干擾姐姐,惹人厭的頑皮和想引起姐姐注意的純真結合在一起,讓人產生了一種莫名復雜的情緒。
對于弟弟,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一句是“我想吃肉包子”的背后掩藏著的是年幼的孩童對于逝去父母的不舍和懷念,讓人心疼;一句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不要太著急。”的戲言,對孩童的可愛忍俊不禁。
對于姐姐,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弟弟在問姐姐為什么要和男朋友分手,姐姐說他想一直吃麻辣燙,而她自己則想去大海里沖個浪。弟弟又問不能先吃麻辣燙再去沖浪么,姐姐很果斷地說著不能,因為人生太短了,大家都很忙。
這何嘗又不是這段姐弟緣分是否能夠繼續的問題所在,姐姐如果先吃麻辣燙,那就和姑媽一般,舍棄了自己的夢想,而選擇去大海沖個浪,則是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這樣的抉擇,雖然很艱難,但卻是必須做出的決定。
弟弟理解了姐姐的苦,所以替姐姐做出了選擇,姐姐明白了弟弟的愛,所以更加難以割舍這份親情。
電影始終沒能給這段親情和現實的矛盾一份滿意的答案,又或者,飯桌上,弟弟嘴硬著回著姐姐“要你管”,姐姐不假思索地回應地那一句“我就管”,便是影片留下的最好的答案。
非常喜歡這部電影,舞獅的題材、動感的配樂、干練的畫面、出色的人物塑造,我都喜歡,這才是我期待已久的國產動畫電影,也可以稱得上是我2021年年度最佳院線觀影。
國產動畫自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紅以來,聚焦于古代神話傳說的世界觀,著實有些久了。又或者像《白蛇緣起》、《大護法》那般另辟蹊徑,以更為開放的尺度、更為絢麗或者奇詭的畫風,更為暗黑的風格帶給觀眾獨特的觀影體驗。
但這些動畫電影,都沒有嘗試去觸碰到現實社會的邊緣。
《雄獅少年》讓我看到了貧窮土壤下的留守孩童最為接地氣的一面,父母和親情、現實和夢想、還有人物間插科打諢的歡笑仍然掩蓋不住的貧窮和那種“痛感”。
影片有太多搞笑橋段的設計,引得我忍俊不禁,從三個最不起眼的小孩子按著地圖爬山涉水最終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找到師傅,到被迫很自信、一只獅頭闖關引得眾人排擠的咸魚舞獅隊祭出殺招腳氣,影片的笑料設置,自然且不留痕跡,深深植入在故事文本當中。
而影片讓人淚目的設計,也依舊貫徹全片始終,從一只病貓、一只瘦猴、一只肥豬被打了含淚也要學舞獅,尋找內心的咆哮;到師娘讓師父多打掃打掃左邊第三個柜子,背對著他,說著那句“你不后悔,我后悔”;
從男主角也要步師父的后塵,為了養家糊口而放棄夢想,說著那句“不知道缺多少錢才可怕”,到英雄的木棉花下,眾多隊伍的鼓點接連響起,響徹會場,雄獅一躍,朝著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擎天柱飛去。
只要心中裝著鼓點,我們就是雄獅。或許,我們就想贏一次,就一次。
在故事的最后一刻,林間那巍峨的大佛不再巍峨,作為觀眾的我已經能夠看清佛像的面孔,而那只縱身一躍的紅色獅子,卻變得神圣起來。
影片最后,我想用一些詩句作為結尾,那是男主角最喜歡的詩人,那些詩句,也確實不假,因為讀起來,仍舊讓人熱血沸騰。
李白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還說過“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他還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謝謝李白,也謝謝這部電影。
站內首發: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478610?spm_id_from=333.999.0.0
趕在2021年最后一天上映的影片,感動了很多觀眾,無論是放在2021年又或者是2022年,這部電影毫無疑問都會是包括我在內許多人心中的年度十佳影片。
《送你一朵小紅花》聚焦著身患絕癥的少年少女,男主從自閉到打開自己,家庭的親情、浪漫的友情與愛情,暖心的情感溢出銀幕,分外動人。
大人才考慮傻不傻,小孩只考慮好不好玩。小孩只考慮能不能變成真的。
小女孩帶著小男孩在菜市場里環游世界,這種浪漫,真的宛如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個觀眾心里。
陳建斌導演的「第十一回」可供解讀的內容很多,一千人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下是我自己理解的第十一回。
1. 這是一個關于和解的故事
豆花到底是咸了還是淡了?白律師和屁哥每次在勸解開導馬福禮的時候,總要補上幾句對于豆花的評價。他們真的是在講豆花么,顯然不是。看似無關的點評,實際上顯露出的是馬福禮的人云亦云,丟失了自我,活在了別人的評價之中,哪怕是對豆花的認知,也不是靠自己的味蕾,而是別人的言語。
丟失了自我,活在別人的眼光和議論之中,這便是主我和客我的糾結。
主我就真實的那個自己,客我是指自己評價中或者別人評價中的那個自己。
拖拉機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作為馬福禮的自己其實也不清楚。至少他不清楚妻子趙鳳霞和李建設為什么會在拖拉機下偷情,趙鳳霞和李建設到底是怎樣的關系,他們之間交談了什么,發生了什么,趙鳳霞是主動勾引還是被脅迫。
這些內容本可以在警方調查的時候全部弄清楚,這也應該是馬福禮“主我”最想知道的事兒。
可礙于對十里八鄉熟人閑言碎語的畏懼,礙于臉面,活在別人評價中的“客我”最終還是扼殺了“主我”,馬福禮用謊言來掩蓋真相,欺騙了警察,也就沒有了后續的調查,拖拉機事件中趙鳳霞和李建設到底發生了什么,也成為了一個謎。
用認罪含冤入獄來維護了“客我”存在的馬福禮,之后便一直喪失了“主我”的存在。
作為一個人,豆花到底是咸了還是淡了,案子是翻案還是不翻案,自己無法感知到,全要靠別人的評價來決定;
作為父親,一直和女兒金多多說是站在你這一頭,但面對妻子金財鈴,立刻見風使舵,為了躲避小區居民的閑言碎語,支持金財鈴綁著枕頭偽裝懷孕,支持金多多打掉孩子。
這個時候,我們都能夠明白,馬福禮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傀儡,一直在別人的目光中表演,不敢真正遵循自己本心去做事情,完完全全丟失了自己。
但在這樣的人生滑檔中,在戲劇團要編排自己的經歷,在女兒直言父親就是個罪犯不愿相認的時候,我們也能夠看到馬福禮在種種痛苦中對過去釋懷,漸漸地找回“主我”的存在。
馬福禮夜晚偷偷溜下床,讓金多多留住孩子,這次不光讓女兒真正理解了自己的父親,感受到了父愛,就連默默傾聽的妻子,也真正地懂得了馬福禮。
這一晚,是馬福禮的高光時刻。
馬福禮在和過去那個善于偽裝的自己和解,真正遵循本心的“主我”在成長,他終于將自我和角色統一,人生也在展開新的篇章。
不光是馬福禮,影片中的其他人,也在和自己和解,在找回“主我”。
金財鈴面對女兒意外懷孕,逼迫金多多打胎,大夏天綁著枕頭偽裝自己懷孕,在街坊四鄰面前,掩蓋女兒懷孕的事兒。而在最終的結局,她已經可以和丈夫一起,大大方方地在主持人面前,說自己懷的“小馬”,就是一個枕頭。
賈梅怡在按照著導演胡昆汀的指示,不停地在感受角色,又隨著改劇本,再背叛角色,陷入到了一個迷茫的境地。她甚至不清楚她和胡昆汀的關系,是因為藝術還是愛情,而最后,她找到了挖掘機,她找回了自己理解的“趙鳳霞”,也正視了和胡昆汀的關系。
就連胡昆汀,也愿意為了最后這一出戲劇能登上舞臺,放棄了導演署名,去補位一個演員,真正地熱愛了一把自己的職業。
這也是影片最讓人動容的一個地方,荒誕喜劇有著一個悲的內核,但這部影片,在悲的內核之上,又給了觀眾一個希望。
我們總想按照主我來真實的生活,獲取安寧,但又要在他人的眼光和注目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所以說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戲劇演員,每天都在表演。
但面對著各種尷尬,婚外情,未婚先孕等等敏感的話題,我們的客我往往會占據上風,便會進行自我欺騙,用謊言來扼殺主我,身不由己,剩下的只有混亂,只有人們對于主我和客我之間的混淆。
如何和自己和解,和“客我”和解,擁抱“主我”,這是影片留給我們思考的地方。
2.荒誕喜劇和審美樂趣
講完了這部影片在我眼里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下面談一談我對整部影片電影美學的喜愛。
整部影片承接了荒誕喜劇的風格,正副院長的諧音梗,原配抓小三的結局反轉造成的觀眾期待落空,這些都精準地get到了觀眾的笑點。
而且就從人物名字也能看出主創們在埋梗,胡昆汀、賈梅怡、 甄曼玉、 茍也武,迷影的朋友表示都看樂了。
尤其是賈梅怡用自我和本我的言論,反擊馬福禮的那段戲,很像同福客棧中呂秀才反殺姬無命,最為好笑。
作為演員的小三,用沉浸代入角色、沒有愛情的婚姻,以一條更為詭辯的邏輯鏈條,沖擊力更為強悍的博弈言語,將過錯成功轉移給馬福禮,這段戲太過經典,值得多刷為敬。
除了荒誕喜劇的風格,電影在鏡頭語言上的美學感,可以說已經溢出屏幕了,看整部影片的時候,其實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兒,我簡單提幾點。
電影的配樂,夾雜了人物吟唱的曲藝戲腔,很有味道;
畫面的構圖也很美,就比如賈冰飾演的屁哥,把全身浸泡在車里的海洋球里,只留了一只手持死亡證明復印件的手在外面,迎合了“一切皆是虛無”的感覺,比如說胡昆汀和賈梅怡兩人躺在舞臺的紅布之上,視覺沖擊感也強烈;
色彩的運用,最經典的便是一群演員在紅色的幕布后面用力的凸顯自己的狀態,鮮紅艷麗的色彩讓人看得便很有欲望,切合了當下的那一幕;
而光影效果的運用,最經典的則是每次劇組在臺上演戲被打斷,鏡頭一轉,幽暗的臺下,只有外面的光線照清來人的臉的場景,臉和身子只有一半打光,也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
總的來看,整部影片鏡頭語言尤為出色。飽含情緒的畫面感渲染了迷離的氛圍,個人很喜歡這部影片的電影美學。
3.博弈式對白
除了電影美學,臺詞部分,陳建斌導演的這部《第十一回》,其實讓我第一時間想起了姜文的電影,重點便是有嚼勁兒,后勁大。
尤其是在人物對白方面,我尤為偏愛。這次陳建斌執導的《第十一回》,和姜文電影是一個味道,對白里是帶著博弈的。
這種對白,就像日本的緋句,中國的詩歌一般,在喜歡的人眼里,甚至可以上升到一種藝術。
在《讓子彈飛》里,黃四郎馬邦德張麻子關于剿匪,分贓的對談,姜文拍桌子,不就是剿匪嗎?剿!周潤發神采奕奕地應和著“硬!”,姜文又問硬嗎?周潤發繼續說“夠硬!”
在《邪不壓正》里,是影帝廖凡和姜文對弈,講得同樣是見不得人的交易,大概的的對白是“誰寫日記會把心里話寫下來”,“寫進日記的那還叫心里話么”,兩人異口同聲地喊到“下賤”。
這次陳建斌導演的《第十一回》中,也有類似的博弈式對白,而且用得更為巧妙,更像是打機鋒。
以墻頭草馬福禮為橋梁,夾雜著白律師和屁哥之間的博弈,白律師推翻冤案是為了活著,為了捍衛尊嚴,還世界真相,為了過程而非結果,屁哥不推翻冤案,是為了死者,因為因果輪回,一切皆是虛無,為了結果而非過程。
兩者明面上是兩個人在不停地勸說馬福禮,實際上卻是馬福禮作為傳話筒,白律師和屁哥之間的針鋒相對。而且兩人也是屁股決定腦袋,白律師的立場是為了官司,屁哥的立場是為了家里的臉面,所謂的因果輪回,尊嚴意義,結果過程,皆是由各自的立場利益出發,這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點。
陳建斌、王學兵和賈冰三個人的演繹,很有火候。角色說話的氣息,聲調,語速,演員的動作,神采,拿捏得很準,對白便念的分外有腔調,有味道,特別是陳建斌演繹出了馬福禮的毫無主見、見風使舵的感覺,甚至有些有趣。
4.很多人容易錯過的第十一回
整部電影采用了章回體的形式,分回標目,形式上格調很高,尤其是第十一回放在了影片彩蛋的位置,讓我也深感意外,想必很多人都錯過了這一回。
第十一回,是拖拉機的重現,是馬福禮喪失“主我”,變成墻頭草窩囊廢的開端和根源,也是馬福禮找回“主我”,成長為一個遵循本心的人的標志。
導演將第十一回這一幕放在彩蛋的用意,我猜大概是為了區分電影和現實,是在提醒觀眾,電影雖然過去了,戲劇雖然過去了,但身為觀眾,起身的那一刻,是主我還是客我,能否遵循本心,和自己達成和解,這是值得思考的內容。
今年春節看完電影的時候,我發了一條票圈,大意便是如果說《你好,李煥英》前期接踵而來的包袱逗樂,春節檔其他一些電影還能和這一部競爭一下。
從「可我媽現在還不會縫啊」這句之后,那一段閃回開始,就基本上就把春節檔其他電影甩的遠遠的了。
賈玲作為新人導演,雖然在電影很多方面處理得尚有些稚嫩,但已然已經交出了春節檔最好的答卷。下面我就來簡單評析一下這部影片。
在喜劇效果方面,整部電影安插的笑點可以說非常密集。硬是要將這些密集的笑點分類,主要可以分為這幾個方面:
1.故事發展上利用期待落空
期待落空,違背常規的發展思路和順序,讓觀眾感到意外錯愕而挑動笑感神經,這也是近年來喜劇電影里常用的套路。
比如賈曉玲偽造錄取通知書,結果字跡未干,觀眾就等著事情被拆穿的時候,李煥英卻以為錄取通知書就是校長手簽的;
比如包姨在宴上準備升個高調再包個紅包,大叔已經在掏口袋了,結果是掏出手巾擦汗;
比如沈光林經常推著自行車,觀眾以為他將騎自行車離去的時候,他才告訴我們他不會騎;
比如沈光林拿著電影票興沖沖地往電影院跑,結果卻發現座位分單雙號;
這些都巧妙地利用了違規正常思路的反轉,使得觀眾大笑開懷。
2.利用文字把戲
利用文字把戲,一般常見的是望文生義、成語誤用、李誕最討厭的諧音梗、順口溜等等,本部電影里有兩處比較經典的橋段都用到了類似的把戲:
一個是排球隊的兩支隊伍,一支叫鐵娘子隊,另一支叫打鐵娘子隊,偏偏李煥英還能用生產車間的功能把這個隊名給圓回來,這就挺高級的了;
另外一個是紈绔子弟,先是沈光林讀錯了,觀眾樂了,本以為賈曉玲會反應過來接過來沈光林拋出來的梗,出乎我意料的是賈曉玲也跟著一本正經地讀錯字,這個就很有趣了。
3.類似、對比和襯托
在整部影片里,對比比較少,但類似還是用得挺好的。最典型的一個橋段,便是女排隊員中有一位頭發禿了,在幫她整理頭發的時候,她的母親也是一樣的發型,看到這里的時候,很多人便已經覺得是遺傳原因了。但鏡頭往下一轉,連家里的狗狗都是一個發型的時候,這種連續的類似產生了一種極為強烈的喜劇效果。
用得最好的是襯托,也就是沈光林上臺演出的那一段,平常臺下逗樂的喜悅和臺上逗樂的鴉雀無聲形成了對比,這種對比之下更多的是一種襯托,喜劇很多時候確實需要熱一熱場子,把觀眾帶進那種氛圍里,才能笑的出來。而賈玲直接把這一幕給搬到了電影里,這個橋段就顯得很厲害了。
4.演員的肢體語言
這一點用得最好的地方,是劃船的時候,沈光林和皮特互相問他們和玲兒或者玲兒表姐的關系,兩個演員的表情交流真的是絕了,非常到位的面目五官表現,直到最后兩人握手言到一家人,這種壞壞的竊喜勁兒,表現得非常有喜感。
當然,能做到這一點喜劇效果,演員的表現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門檻,沈騰和陳赫,真的表現得太棒了,堪稱教科書式的演繹。
除了喜劇效果惹眼之外,影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我說遠超同期其他電影的原因,在于影片的悲劇內核。
從賈曉玲穿越到過去,再到想辦法穿越回來的這一段中,我們能夠看到故事歡樂的氛圍之下,故事講述的是賈曉玲想要對母親的償還。這種償還一方面是精神上的給予,包括買到電視機讓母親倍有面子。
但直到排球比賽之后、廠長要為自己的兒子沈光林挑媳婦之后,這種償還更多意義上便成為了賈曉玲作為女兒的一種自我犧牲。
這種自我犧牲是通過改變母親和他人的戀愛,犧牲自己的“出生”和“存在”,來讓母親獲得物質上的富足。
這已經開始讓這出喜劇有了悲的基調,子女對于母親的單向自我犧牲,一種感恩和償還。但當賈曉玲滿含淚水地說道「可我媽現在還不會縫啊」這句之后,事情便有了本質的變化。
這種犧牲變成了雙向的犧牲,母親一直知曉并迎合著報恩的女兒。
影片在此刻安插了大量的閃回,尤其是在舞臺上的賈曉玲和觀眾席上的李煥英四目相對,含淚喜悅的片段,便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這種意義使得整個故事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意義內核上,都升華了。
影片的高潮,母女之間的這種摯愛,讓人動容和淚目。
挺有意思的一部電影,整個電影講述的故事可以說非常的簡單,間諜在一次刺殺之后竊取情報,但就是如此簡單的劇情,在婁燁的操刀之下,整個故事就顯得異常得“一波三折”。
演員什么時候進入角色演戲,什么時候又在現實中行走,主創在推進劇情的時候,兩者沒有非常清晰的分割線。而且在婁燁略顯凌亂的鏡頭語言之下,就這么一個簡單的故事的殼,你依舊很難猜到劇情下一步的走向,你以為女主逃離了酒店會逃,實際她出現在了劇院,你以為她逃出了劇院,她出現在了酒吧,人物的動機在整個故事發展的過程中,似乎很模糊,但到了結局,又能領略到人物的想法和魅力,著實有意思。
誠然,拍好這樣一個故事,確實是非常考量主創團隊的功力的。
《揚名立萬》這部電影作為導演的銀幕處女作,整部影片的斧鑿匠氣重了點,但影片確實有有許多讓我比較喜歡的地方。
第一個亮點在于人物之間的博弈戲碼,導演、編劇、演員之間暗藏著矛盾,但迫于生計又不得不同在一條船上,這個時候就是出現暗含博弈較勁的對話,再加上演員們的表演很有腔調,雖然有些時候顯得刻意,但不得不說這種你一嘴我一嘴、暗含褒貶的言辭機鋒勁兒,讓人看得比較過癮,也正是之前各位人物都“端著”說話,所以說當陸子野在樓梯間將眾人的遮羞布一一揭開的時候,觀眾的觀感才會酣暢淋漓,同時幾個人物的個性特點,才真正立住了。
影片第二個亮點在于結構上的設計,包括碰巧拍到陳小達下跪求神保佑的那張眾人合影在最后結局出現在照相館的相框里,包括最后隨著齊樂山的回憶,馬的意象,刀仙的存在,都有了出處,這種call back是挺有意思的地方。
當然,還有些細節也處理得不錯,包括編劇最后在車站看著女孩的背影說出了自己認錯人,這種不點破的處理;包括最后兩艘越南輪船相撞,近百人失蹤,這種細思極恐的結局。影片在很多地方的留白恰到好處,在懸疑氛圍下制造了一種朦朧感。
PS:最后提一個梗,很難想象王晶導演要是看到電影里的導演喊著我就是爛片之王,困難的時候我養活了行業里的人的時候,是啥表情......
站內首發: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029234?spm_id_from=333.999.0.0
一次特別的觀影經歷,觀影的全過程,內心都處在一種對人物由衷敬佩和替人物難過不平的矛盾心態。
一方面,電影的感染力是不錯的,所以觀眾非常容易有沉浸感,陷進去,去切實感受人物的情緒,特別是想到電影里男主角的原型,在現實生活中是真實存在的,不禁發出了由衷的敬佩。
電影團隊的主創們,在整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是下了很多功夫的。劉燁飾演的王繼才,宮哲飾演的王仕花,侯勇老師飾演的王長杰,人物形象都很飽滿,演員的表演也可以說都是高水平發揮。
在環境的塑造上,小島內,片頭的那一段臺風來襲,狂風暴浪,短暫的音樂帶來的祥和氛圍也非常輕易地被狂風巨浪破滅,幽暗的洞穴甚至讓人產生了存在狐仙的靈異錯覺;
小島外,片中段,王繼才女兒輟學在魚市上打工的場景,臟亂、繁雜的環境和女兒瘦小的身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比,而從小待在沒有什么人煙的島上的小兒子王志國,初入學校,便要被周圍同齡小孩子的談笑聲給逼得崩潰,一種脫離大眾環境已久產生的隔閡感,充斥著整個環境,使得一種壓抑感在觀眾心中油然而生;
片尾的小島,一片墓碑。狗的壽命相對于人類,要短暫很多,也正是如此,陪伴王繼才夫婦度過孤苦的守島生活的狗狗,也已經到了孫子輩了,狗狗的幾代輪回,更使得整部影片的時間跨度感被放大和加強,讓我切實想起了王繼才夫婦守島一生的不容易。
也正是因為影片的感染力很容易讓人陷進去,所以作為旁觀者的我,陷入了一種矛盾的狀態:在由衷敬佩王繼才夫婦的同時,又如常人的視角一樣,替王繼才夫婦守衛孤島整整32個年頭的孤苦一生,感到難受不平和不值當。
影片中讓我替王繼才難受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
剛剛守衛孤島的時候,墻上是一個個歪歪扭扭記錄天數的“正”字,王繼才最幸福的時刻,是在空無一人的島上,通過望遠鏡看到了沒有變化的海平面上,出現了我們國家的軍艦,感慨軍艦的巨大,是看到妻子坐船來看他了,他終于能和人說話了。
那么一個人該如何斗地主呢?自己可以和狗狗一起斗地主,狗狗碰巧用嘴刁起的牌,便是它要出的牌,王繼才一邊替狗狗看完所有的牌,一邊在出招打牌。
好不容易妻子王仕花過來陪他守島了,而在妻子臨盆的那一天,卻是臺風到來之際。王繼才手忙腳亂地打電話給安排他守島的王長杰,王長杰著急火燎地找到了婦產科醫生,醫生也只能隔著電話指導生產。在王仕花快挺不過去的時候,王繼才急了,電話一邊侯勇飾演的王長杰也急了,而作為觀眾的我,不光是急,更是一種埋怨的心態。守島歸守島,但妻子快臨盆之際,怎么也不該留在這個完全沒有醫療條件的小島上,夫妻二人的守島信念,除卻感動,更多的是讓我心疼。
而王繼才夫婦孤苦守島多年,收入多少呢,影片沒有直說。不過當船老板要接替他守島兩個星期的時候,老實的王繼才說過船老板會吃虧的,守島兩個星期賺的錢,還不如船老板一個下午賺得多。
王繼才去看望老丈人的時候,老丈人讓他喝一杯茶再走,王繼才說過,一杯茶只喝幾口也是喝,太浪費了,不喝了。
08年奧運的時候,島外的人們,都在圍著彩電看直播,在痛飲,在狂歡,而王繼才夫婦,仍然留在島上,聽著一個收音機,想象著開幕式的畫面,想象著奧運會場該有多大。
我看到這里的時候,頓時淚目。
王繼才夫婦,把他一生最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國家和小島,王繼才守島,妻子王仕花守著他。
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好在最后,我看到了墻上掛著的那一張張獎狀,那些榮譽,才有所寬慰。
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時代楷模,王繼才夫婦,是實至名歸。
從一開始的不情愿,想要待足15天,到最后的自愿留下來,孤獨堅守32年。
在常人眼里,或許會和觀看完電影的我一樣,替王繼才夫婦艱苦的一生,感到難過,但這一生到底過得值不值當,王繼才夫婦或許正是用這32年的堅守,告訴了我們答案。
想到這里,又是肅然起敬。
雖是翻拍之作,主創在本土化方面還是做得還是不錯的,松弛有度。每一個困難都能預料到,但又不由自主地陷進去,這不得不說是影片做得很好的地方。最后的游泳表演,應該是屬于所有「不上不下,活得普通但又期望有一點點與眾不同」的孩子們共同的高光時刻。
好想讓你們知道這個夏天的故事,我們狼狽不堪,屁滾尿流,但我們卻熱烈地張開了雙手,擁抱自己。
我喜歡這個狼狽的青春,狼狽的故事。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