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榮幸參加本次“影游安利大賞”活動,在上一棒中@uni_羽原凜為我們推薦了《黑執事》,這部作品相當有名,就算沒看過,你肯定聽說過。華美的畫風、扣人心弦的故事、死神與惡魔較量,感興趣的你不妨去看看這位大佬的安利哦~
宮崎駿電影中,你能選出最喜歡的一部嗎?
如果是我,可能會把票投給《幽靈公主》
《幽靈公主》(《もののけ姫》)上映于1997年,票房193億日元,為當時日本票房之最,這一紀錄直到2001年才被《泰坦尼克號》超越。
恢弘的場面、跌宕的故事、細膩的情感、深刻的主題,當然可以用些詞匯來評價《幽靈公主》,但似乎不太夠。
至少在我看來,《幽靈公主》的獨特魅力在于一種難以言說,而又被真實感知的含混的情緒。
這種情緒產生于影片互為矛盾的兩種狀態,即進取與迷茫。
影片的人物有多進取,影片的主題就有多迷茫。
主人公阿席達卡不是一個快樂少年,影片里,他大部分時候是充滿憂郁的。
他的憂愁不是無來由的,他理解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渴求,但也不忍心自然被人類無度索取。
阿席達卡雖然對各方懷有理解的同情,但他沒有哈姆雷特式的延宕,為了阻止山神被屠戮,森林被焚毀,他與幽靈公主珊共同抗擊人類。
雖然他們沒能阻止人類射殺麒麟神,但至少幫麒麟神找回了頭顱,讓詛咒平息,一切歸于平衡。
平衡,就是 阿席達卡所追求的,面對人類與自然的矛盾,他所希望的就是達成平衡。
他是進取的,他一直在積極行動,哪怕不確定前路是什么,他始終沒有逃避和停歇。
然而,平衡的結局不是他實現的,而是借由麒麟神的被射殺,森林山川,包括人類聚居地都被侵蝕,在遭受自然反噬的情況下,人類無奈交出了麒麟神的頭顱,才使一切恢復正常。
換言之,沒有毀滅,就沒有平衡。
這大概不是阿席達卡所能預見的,他從來就沒有調和人類與自然的力量,平衡只是毀滅之后,暫時的復蘇。
待傷痛過去,紛爭又將再起,到那時,為達到平衡,又需要一場更大的毀滅嗎?新的毀滅又將波及多少生靈?
這個問題,不是主人公所糾結的,這是拋給觀眾的問題,影片結局了,觀眾迷茫了。
幻姬是達達拉城的城主,在她的治下,達達拉城人民衣食無憂、男女平等、相親和睦。
但此處并非世外桃源,城外戰爭頻仍,幻姬經常不得不選邊站隊,出于對開發森林資源的考慮,以及爭取皇室的支持,幻姬接受了獵殺麒麟神的任務。
但即便沒有皇室的委派,按幻姬的性格,只要是達達拉城的發展需要,她可以毫不留情地殺死麒麟神,踏平麒麟森林,有沒有實力另說,她顯然有這個自信。
敢于弒神,是狂妄,也是英雄主義。
她的底氣來自何處?來自使命感,她是達達拉城人民的堅定捍衛者,她要保護治下的人民,在亂世求發展,就必須索取更多資源。
在她立場,就不必奢談可持續發展了,開發就只能是“無度”的。
而幽靈公主珊,則是麒麟森林的堅定捍衛者。
從小被人類丟棄,經白狼神撫育長大的珊,哪怕她的基因是人,長相是人,但她絕無法與人類陣營共情。
縱然她和白狼不是同一種族,但此種感情下,種族還重要嗎?
重要的是,麒麟森林是她的家,這里有將她視為己出的母親,有親密無間的兄弟。
她理所當然地要捍衛麒麟森林。
這兩位捍衛者,都有基于自身立場的正義性,都有支持她們的人民和生靈。
她們孰是孰非?沒有答案。
如果觀眾置身故事,要支持誰?或者充分共情所有陣營,去希求所謂的“平衡”?
恐怕觀眾也無法基于上帝視角任意評判,堅定留給了影片人物,交到觀眾手里的又是迷茫。
《幽靈公主》中人物與神靈總是在不斷行動,去追求他們所需要的,因此故事好看,情節跌宕。
然而,進取的行動背后,觀眾感知的卻是一種不知前路何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的迷茫。但迷茫也有好處,篤定使人堅強,迷茫卻能激發思考,這或許就是《幽靈公主》常看常新,內蘊深刻的所在。
往期作品回顧
影游安利大賞④《bilibili最美的夜跨年晚會》——走,去看一夜的煙火
影游安利大賞⑤繁花須有重開日 蜜桃再無成熟時
影游安利大賞⑥《ENDER LILIES》——敵托邦下盛放的百合
影游安利大賞 ⑦《刻刻》:時間定格這1秒,親情不變這一生。
影游安利大賞⑧《黑執事》:被作者遺忘的英倫經典之作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