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的煙火氣,
寫實且走心,
真摯而動人。
作者|Perlie
編輯|鐘小寶
運營|沛然
壬寅虎年的開年,東北火了。
“東北話是短道速滑的官方語言。”一時間,幽默的東北方言在冬奧會的國際舞臺上出了圈。而正在愛奇藝熱播的、以東北風土人情為底色的《人世間》,也再次讓東北走入全國觀眾的視線。
圖源:《人世間》官微
該劇改編自梁曉聲在19年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平實且幽默、落地又走心。
《人世間》破圈了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它不止在各個社交平臺上引起了觀眾的熱議關注,更成了大家在過年期間茶余飯后的話題談資,接連俘獲了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心。
一句“你看《人世間》了嗎?”,便是在過年期間打開大家話匣子的密鑰。
數據表現勢如破竹
預定年度大劇TOP1
《人世間》有多火?據酷云統計,其首播收視率高達1.5484%,《人世間》開門即紅,在后續的播出中,也是后勁十足,收視率已經破2%。截至目前開播14天,已經拿下12次黃金時段全部頻道電視劇排名TOP1。開播第一周即登上單周電視劇排名第一,第二周繼續蟬聯。
圖源:酷云
優質的項目,從不會被忽視,也更不會被辜負。作為在央視上星、愛奇藝全網獨播的大劇,《人世間》不僅在電視端表現出色,在獨播平臺愛奇藝的播出效果也十分喜人。
不容小覷的,是《人世間》在愛奇藝的熱度值。隨著劇情的漸入佳境,一路走高。如今,已經突破8500大關。在愛奇藝的各個榜單上,《人世間》的排位更是居高不下。
圖源:愛奇藝
云合數據顯示,《人世間》在開播次日便進入電視劇霸屏榜前十名,位列第七。此后便穩居電視劇霸屏榜前五名,在開播第九天后成功登頂榜首。截至發稿,《人世間》已經蟬聯榜單冠軍6天,其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同樣連續6天高居榜首。而在周播放表現上,《人世間》在開播第二周便位列連續劇周榜亞軍,與首周排位相比上升了22名。
圖源:云合數據
在云合評級中,憑借強勁的數據表現,《人世間》被評為S+級項目。在熱播期有效播放總量預測中,其目前以近20億的量值成為2022年上線劇中的NO.1。
圖源:云合數據
在百度搜索指數方面,《人世間》成功摘得TOP1的位置,它還多次位于新浪微博劇集影響力榜實時TOP1,在抖音劇集榜中也進入TOP3。
圖源:網絡
作為愛奇藝的獨播大劇,《人世間》在數據上的不俗表現,是觀眾和市場對其最直接的認可。而播放成績的屢破新高,離不開《人世間》在口碑熱度上的不斷發酵。
微博、抖音、快手、微視、知乎、視頻號等多個社交平臺中,都常常見到《人世間》的身影。截至發稿,《人世間》共計登上微博主榜熱搜1486次,累計熱搜詞19個。
圖源:云合數據·熱搜神器
從熱搜詞條中,可以看到觀眾在追劇時的心路歷程。#看人世間和爸媽共情了##人世間又好哭又好笑##看人世間太廢紙##竹馬真的抵不過天降嗎#等詞條屢屢讓觀眾破防。
圖源:微博
《人世間》像是一本老相冊,或許照片會泛黃、字跡會模糊、紙箋會折角,但其中刻畫的每一張面孔、復現的每一幀畫面、紀錄每一段記憶,在平實走心的打磨下,總能在溫情中孵化出最堅實的力量,讓人一打開就不忍放下,潺潺流水般的溫情,在滋養心田中震撼人心。
真實底色引發共鳴
掀起全民追劇熱潮?
全民追劇,是《人世間》掀起的熱潮。
《人世間》用絕對的質感和真誠,不僅打開了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心門,更突破了年代劇在性別群體中的壁壘。
“不忘少年樣,也不懼白發蒼蒼”——正如同名主題曲所唱,上至六七十歲雙鬢斑白的老年群體,下至十幾二十歲的青年觀眾,各年齡段的觀眾都因這部難得的佳作而欲罷不能。
據云合數據統計,《人世間》的觀眾男女觀眾比例相對平均,分別為43%與57%,年齡在29歲以下的占比26%,更大范圍的來自30-39歲區間,占比33%。而與此前云合統計2021年上新劇觀眾畫像對比,《人世間》的受眾平均年齡上漲了5.6歲,與2021年愛奇藝用戶畫像相比則上漲7.2歲。
從以上這些數據可以看到,《人世間》獲得了熟齡人的認可,也贏得了年輕人的青睞。
讓熟齡觀眾頻頻稱好的,是劇作真實的底色和質感。他們在劇中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在那段雖不富裕但忙碌充實的歲月里,奉獻青春、潑灑熱血。
靜態的景別上,從腌酸菜的地缸、到縫衣服用的頂針、再到掉漆的搪瓷杯子……各種東北特色老物件的現身,在細節上給《人世間》做足了在氛圍感上的渲染。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動態的細節中,《人世間》展現得更是靈動鮮活。雷佳音飾演的周秉昆在床上連蹬腿帶蹦跳穿棉褲的逗趣戲碼,讓不少觀眾拍手叫絕。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還有更多圍繞著五六十年代父輩們而展開的故事。
有成長生活環境的復刻——那個年代物資相對匱乏,一件衣服兄弟姐妹們輪著穿是當時的常態。“媽,你給我織一條毛褲唄!我姐這太緊”的臺詞一出,便將當時的生活常態復現在觀眾面前。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也有人情冷暖的呈現——在周母中風昏迷后,喬母義不容辭的幫忙讓觀眾紛紛感慨,《人世間》將“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老話詮釋的淋漓盡致。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還有舊時傳統年味的展現——周父攜周家全員走街串巷的拜年群戲,將《人世間》的煙火氣鋪滿了每一個鏡頭和每一個人物。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人世間》將煙火氣濃濃的籠罩在劇情之上、用人情味串起時代的腳步。
對年輕的觀眾而言,在看到過去種種的不易后,在收獲感悟和思考之余,既讀懂了父輩們的故事、理解了父輩們的心酸,更對如今的富足心生珍惜。
強大的制作班底,是《人世間》對年輕人的第一吸睛之處。導演兼總制片人李路 ,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丁勇岱、薩日娜等一眾實力、口碑、人氣兼具的演員,在無形之中給《人世間》套上了“入股不虧”的濾鏡。
此外,演員王陽、小演員韓昊霖和老戲骨葦青的加盟也讓年輕觀眾倍感驚喜。“夢回滕梓荊和小范閑”、“藥神老太太又來了”等評論,也印證了觀眾《人世間》陣容的高度認可。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人世間》雖改編自嚴肅文學,卻并不沉重。《人世間》通過人物的臺詞和造型,來鋪設契合東北語境的喜感,營造出劇集幽默又接地氣的風格。在年代劇中收獲快樂,也是吸引年輕人追劇的一大原因。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以雷佳音飾演的周秉昆為例,他以頭戴帽耳和綁帶雙雙耷拉下來的老式棉帽造型出場,配上萌憨反應,從一出場便讓觀眾直呼“周秉昆天生就是搞笑的材料。”
最能喚起年輕人共鳴的,則是親情。《人世間》對當時家庭生活高度還原之下,對父母與子女關系的情景再現,讓年輕人深度沉浸。
“給爸寫封信吧,冬梅父親的去世對我的觸動很大。秉昆,父母真的會死。”這是第20集中,身為大哥的秉義和弟弟秉昆說的一句話。這句話不僅讓劇中的秉昆心生愧疚,也讓劇外的年輕觀眾破了防。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秉昆因為覺得沒有被父親認可而與父親慪氣后,連著8年沒有給遠在西南工作的父親寫過一封信。這段劇情,引起了年輕人們的高度共情。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年輕人們理解秉昆,因為我們都渴望用自己的成績,獲得父母的認可;看到劇中周父的落寞和傷心,年輕人們更理解了父母,深入領會到父愛的深沉厚重。
父母的愛,含蓄而熾熱;子女的反哺,莽撞又直接。《人世間》對中國式家庭關系的重演,可謂細膩到了骨髓中。
在第18集中,郝冬梅因父母未能如約去拜訪親家而與母親大吵,冬梅向曾經飽受批斗之苦的母親不假思索的喊出“我看過去給你們的教訓還是輕了!”在引起熱議的同時,也引發了觀眾們的反思:自己曾經又何嘗不是把最傷人的話講給最愛自己的人呢?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而在母女倆重歸于好后,母親仍在苦口婆心的叮囑冬梅:“凡事都要有分寸。”觀眾在感動之余更心生感嘆,在父母那里,身為孩子的我們不論做了多么過分的事,總會被無條件的原諒。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雖然不同年齡段的觀眾有著各自的體會和理解,但相同的是,觀眾們在對《人間世》稱好的同時,更與感動撞了個滿懷。
各個年齡層都能在劇中找尋到一方小天地,如此設計也讓《人世間》的受眾粘性穩中上升,在留住老觀眾的同時,也不斷的吸引新觀眾。
實打實的破圈,《人世間》再次做到了。
熱播之下
《人世間》帶動多維社會效應
《人世間》的火爆,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在媽媽老去的時光,聽她把兒時慢慢講”這句歌詞,來自于歌唱家雷佳演唱的《人世間》同名主題曲。歌詞下的場景,也與多數觀眾的觀劇狀態再契合不過。
《人世間》于1月28日開播,在春節假期的播出是促進家庭氛圍和擴大劇集影響力的雙贏選擇。這部于愛奇藝全網獨播的年代大劇,以家庭為單位的群像視角,與春節的團圓氣氛可謂不謀而合。如此,劇作即有著強大的帶入感,又有著不可替代的共情能力。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子女與父母盤坐在電視機前,眼里看著劇中娓娓道來的故事,耳邊聽著父母對曾經的追憶。在父母的記憶里,那些走在逼仄坑洼小路上的日子,仿佛還在昨天;那些曾經視作珍寶的糖紙,還躺在生銹的鐵盒里……聽著他們略帶哽咽的聲音,不揭穿他們的不動聲色,那份由團聚和感慨而促生的闔家溫情,即在悄然間暗流涌動。
“平凡的我們,撐起屋檐之下一方煙火;平凡的我們,一身雨雪風霜不問去哪”——東北重工業基地,是新中國的工業搖籃。而為這個搖籃立下汗馬功勞的,是那些曾經奮斗在一線的工人群體。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人世間》作為講述東北故事的年代大劇,以此為優勢,采用工人群體為主視角,落地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過去基層社會的真實樣貌。《人世間》的熱播,也讓觀眾們重新認識了這些如今已垂垂老矣的工人們。
觀眾對于這些工人們的感慨,也正如主題曲中所唱的:“像種子一樣,一生向陽,在這片土壤,隨萬物生長。”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而對于工人們來說,《人世間》之于他們更像是一份禮物,是對他們曾經的崢嶸歲月,最平實的記錄、最深沉的感念。
“火一樣愛著,人世間值得”——《人世間》的另一重意義,在于讓觀眾們了解真正的東北故事,體會來自東北人的熱烈和真誠。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
在責任和重擔下而成的,是一個個經久不衰的工業廠牌。這里并不落后,它也需要在高速發展后暫緩腳步。在嚴寒中而生的,是熱烈而自在的東北人。他們并不像小品里被塑造的一般粗莽,他們只是用最坦誠的態度來面對人生海海。
對于東北這片土地而言,有多少苦難,就有多少種活法。
此外,《人世間》的熱播也讓其主取景地“長春”獲得了觀眾的關注和討論。長春市特有的54路有軌電車、凈月潭公園、長春電影制片廠等取景地,在悄然間引領了打卡風潮。導演李路作為長春人,他帶著對家鄉的眷戀,讓《人世間》尤為動情且真摯。
圖源:愛奇藝《人世間》、網絡
對過往的復刻,既能讓老一輩觀眾感同身受,也能讓年輕人在觀劇中更深刻的體會到父輩們成長環境和心路歷程。
感謝《人世間》帶來的這份記錄和追憶,這是對社會的進步、人的迭代,最真誠的講述。感謝央視與愛奇藝的優質擇片,讓觀眾在開年得以在觀劇中收獲感悟、感動與溫情。
時代大劇之于今天的我們而言,是對曾經櫛風沐雨的鐫刻記錄,更是立足于今天的憶苦思甜、感懷于心。
社會有征途軌跡,人物有成長弧光,我們欣喜于成長的蛻變,更感動于過去每一步穩扎穩打的腳印和汗水。由人的努力帶來的變化與成長,永遠不會被蒙了塵。
-END-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 萬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