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版權歸微信公眾號
“把科學帶回家”所有
撰文 Skin
工作日的周一,早起變得格外困難……
為什么周末休息了兩天,在周一鬧鐘響起時還會困啊?
周一,不愿早起的我be like↑:| Pixabay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睡眠?這似乎是個眾說紛紜的問題,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晚睡8個小時的學生會考得更好。而另一項研究發現,如果連續兩晚睡眠不足6個小時,可能會在接下來的6天都萎靡不振。
我們生活中好像也存在著一種擔憂:如果我們沒睡夠8或7小時,我們可能內心就有點兒不安,甚至會用藥物來達到睡眠標準。似乎只有睡夠時間才是健康的標志。但事情真的如此嗎?
為什么我們總覺得自己沒睡夠?| Giphy
有一項研究發現,在電燈被發明以前,人們的平均睡眠時間為5.7-7.1小時,并不比我們現在睡得多,但他們進行的狩獵或日間工作反而消耗更多體力。
研究者在世界范圍內找到了三個狩獵的群體,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電燈和任何電子設備,唯一的光源是小火。所以他們也沒有表,不管是睡著還是醒來,都是靠環境和體內的生物鐘導致的。
研究發現,他們的睡眠時間和睡眠節律都是和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比如冬天會睡得更久,會在日出前后自然醒來、每晚睡眠節律和夜間環境溫度相關……
古代人們(藍線)和現代人(紅線)的日常作息。| doi.org/10.1038/527176a
這可能說明,我們當下的睡眠規律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現代工業社會的影響。而當你看到了古代歐洲人的睡眠,可能會有更深的體會。
在古代歐洲,人們遵循著“雙相睡眠”(Biphasic sleep)的規律,也就是一晚上睡兩覺:
在晚上21:00,人們已經吃完了晚餐并活動完畢,準備睡夜晚的第一覺了。在小睡了幾個小時后,晚上23:00到凌晨1:00,雖然沒有鬧鐘,但他們會根據體內的生物鐘自然醒來。
這種起床不像我們半夜醒來只是打個盹,而是真的可以工作的時間。據研究者Ekirch說,人們會在醒來的時間段內做一些家庭勞動:比如借著火光縫縫補補,梳理羊毛,甚至在月光下劈柴、干農活。
干完活的半夜,人們會返回床上,一覺睡到天亮。
此圖為1595年Jan Saenredam創作的版畫。能夠展現當時歐洲某些人的睡眠模式。| Jan Saenredam
雙相睡眠也并不是歐洲獨有的,在東南亞,拉丁美洲、南亞等地區都曾發現過這樣的睡眠模式。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人們會早早睡覺,并且在第一次睡醒后吃“夜宵”。
這種分段睡眠并沒有鬧鐘,完全是人們的自然行為。一方面是怕晚上有危險,需要輪流睡覺;而另一方面,這似乎真是一種生理上的規律。
一群研究者規定一群人每天只有10小時的光照時間。結果在一個月后,這些人從單相睡眠漸漸成為了雙相睡眠:第一覺先睡3-4小時,第二覺再睡4小時。
半夜醒來看會兒書也可以。| bullfrag.com
有科學家認為,當第一次睡眠結束后,一些激素的水平會變高,讓人感到更加的平靜,可能是工作學習的好時機。
下次當你半夜忽然醒來,可能不是睡眠出了問題,而是獲得了一種更為古老和自然的睡眠習慣。甚至還可以起床看個書吃個飯再接著睡(?
除了單相睡眠外,還有多種不同的睡眠模式(深色為睡眠)| typewhiter.com
但在工業革命后,這種睡眠節律漸漸消失了。主要的原因就是人造光和時鐘的發明。
在現代社會,雖然我們可以把燈開到很晚(或者玩手機到很晚),但由于工作學習的限制,我們需要在同一個時間點醒來。在研究者Ekirch看來,這打破了自然睡眠的規律。
鬧鐘承擔了多少起床氣。| Giphy
除了這個原因,我們在家睡覺也很難感知到屋外光照和溫度的變化,這也可能是我們不像古人那樣睡覺的原因。總之,Ekirch認為,現在的單相睡眠可能并不是一種自然的睡眠方式,而是工業時代的產物。
所以,怪誰不用我明說了吧 | Giphy
還有一項研究發現,現代社會的人們往往喜歡在周末睡懶覺,這一規律在年輕人中最明顯。
主要原因還是工作日要定很早起床的鬧鐘,這會打斷我們的生物鐘,導致睡眠不足。為了補上工作日累積的睡眠債務,我們只好在周末睡過頭。
其實,這種“報復性”睡眠也算是一種“時差”。由于工作日的睡眠不足,導致晝夜節律系統失調。相較于跨時區旅行,這種睡眠導致的時差是長期存在的。也有可能會導致其他的疾病。
所以不管是休息日還是工作日,都要調整到更規律的睡眠。| Pixabay
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我們可能沒法回到古代人的睡眠模式了。但這類研究能夠幫我們搞清楚睡眠會被哪些因素影響,從而調整出更加健康的睡眠方式。
我們可以盡可能保持規律的生活,維持屬于自己的生理節律。每個人的睡眠時間可能都是不同的,我們需要花一點時間來發現自己需要多少睡眠,然后遵守這個規律。
也不必陷入8小時睡眠的焦慮中,有專家提出,如果你醒來時覺得神清氣爽,就意味著睡了個好覺。
春節假期剛剛結束,希望你已經把放假前缺的覺補足,培養好的睡眠習慣,在新的一整年里都能睡好覺。
當過年回家爸媽叫我起床,我:
傳下去,把科學帶回家說上班影響你睡覺了(不是
封面來源:Pixabay
參考資料:https://docs.qq.com/doc/DU2pHUkd6ckJZSklr
不過癮?關注「萬物雜志」,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網打盡!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后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發布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