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被稱為“成龍勸學”系列的搞笑視頻登頂B站,成龍也再度達成“入選鬼畜全明星”的成就。
此前,成龍至少有三次因鬼畜搞笑梗而出圈:
家喻戶曉的擬聲詞“Duang”;
陪伴無數人童年的動畫「成龍歷險記」;
以及他代言的傳奇類手游廣告。
而這次的素材堪稱集大成之作,被一些網友調侃為:“成龍勸學”之于成龍鬼畜系列,亦如「艾爾登法環」之于魂系游戲。
大家之所以給出這么高的評價,主要原因還是成龍多年來為鬼畜貢獻的經典素材太多,視頻創作者們將它們與“勸學”整合起來,形成了搞笑中帶著懷舊的風格。
至于新鬼畜素材的出處,則是2017年播出的一部國產3D少兒動畫片「新成龍歷險記」——雖然片名和童年經典的區別只有一個字,但兩者其實沒有任何關系。
在這部動畫的每集片尾,同樣也有成龍的真人出鏡環節,向電視機前的小朋友們傳遞一些正能量:比如“游戲里的你,再強大也是假的,所以不要貪玩迷戀”之類。
由于成龍的知名度和過往鬼畜素材,如今又被視頻作者們惡搞,想來也是偶然中的必然。而在剪輯銜接之后,新老鬼畜素材的融梗聯動帶奇妙的化學反應:前一秒還是語重心長的“時間寶貴,不要貪玩”,后一秒就熱血激昂的“今晚八點,一起攻沙”。
當然,絕大部分網友在大笑之后,對成龍鬼畜視頻的觀感還是比較理性的。畢竟手游廣告和兒童動畫面向的受眾完全不同,而且在成龍陪伴了幾代人成長的這些年里,他在游戲領域的形象同樣也深入人心。
然而不管你是哪一個年齡段的玩家,可能都絕對想象不到,成龍在電影以外的跨圈影響力,其實遠遠超出想象。從奠定格斗游戲的起源之作,到火遍全球的動漫里程碑,再到全國用戶覆蓋最廣的游戲機,我們能看到這個男人的身影。
01
成龍踢館,踢出了格斗游戲
要說成龍跨圈影響力最大的案例,莫過于1984年12月在街機平臺上推出的那款橫版清關游戲。——在日本,它的名字叫「スパルタンX(Spartan X)」;在中國,它的名字叫「成龍踢館」。
可能玩過這款游戲的人會疑惑,「成龍踢館」明明是一款橫版動作游戲,跟格斗游戲的問世有毛關聯?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因為「成龍踢館」的設計者,正是被業界譽為“格斗游戲之父”的西山隆志。
西山隆志在完成了「成龍踢館」之后,就轉投CAPCOM并提出了「街頭霸王」的創意企劃。而「街頭霸王」的一對一戰斗靈感,正是源自「成龍踢館」中的BOSS戰。
在國外媒體Polygon公開了一份西山隆志的口述回憶錄中,就明確地提到:“「成龍踢館」是「街頭霸王」整個想法的基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1984年推出的「成龍踢館」才算是格斗游戲的起源,順便還間接影響了格斗游戲在日本的電競萌芽。另外游戲中小兵向玩家扔出的飛刀,也為「街頭霸王」以及未來的格斗游戲引入了“飛行道具(發波)”的概念。
至于再后來,西山隆志又跳槽去了SNK,開發了「餓狼傳說」、「龍虎之拳」、「拳皇」等經典格斗游戲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需要指出的是,「成龍踢館」并不是八九十年代游戲界常見的“白嫖明星臉”行為,而是真正拿到了成龍電影「快餐車」的IP授權——電影和游戲在日本的名字都叫「Spartan X」。
唯一比較違和的地方,是游戲的玩法風格看上去更像李小龍的「死亡游戲」——因為在游戲開發前期,西山隆志團隊的設計原案的確是李小龍。但因為版權問題最終沒能搞定,將游戲主角從李小龍換成了有版權的成龍。
好在當年的玩家對這種“換皮”行為并不較真,加上「成龍踢館」街機版領先于同時期其它游戲的水準,讓它成功大賣并引來任天堂的關注。
于是在山內溥(任天堂教父)、宮本茂(馬里奧之父)、中鄉俊彥(馬里奧塞爾達主程)、近藤浩治(任天堂第一音樂人)的豪華陣容下,FC版「成龍踢館」也與我們廣大中國玩家見面了。
02
當「龍珠」面臨腰斬,成龍帶來了轉折
「龍珠」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動漫的巔峰代表,時至今日,它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依舊處于二次元領域的頂部。
但很少有人知道,「龍珠」在連載初期因為故事風格和主角人設的不討喜,在讀者中的人氣一度跌到十名開外。根據「周刊少年JUMP」的漫畫連載制度,如果再繼續跌下去就要面臨腰斬的風險。
然而「龍珠」很快在1985年下半年出現了人氣逆轉,自此再未跌出過人氣榜單前三。其背后原因,是「龍珠」作者鳥山明和編輯鳥島和彥商討決定,將漫畫風格從尋寶探險轉型為當時最流行的動作格斗。
得益于鳥山明的漫畫天賦,以及從功夫電影中獲得的靈感素材,“武道大會篇”的精彩動作場面受到了讀者一致好評——而這一屆的武道大會冠軍,正是以成龍為原型的龜仙人。
雖然老爺爺形象與成龍相差甚遠,但從漫畫中龜仙人使用的化名“程龍”,還打出了成龍的代表作「醉拳」來看,都能確定武天老師龜仙人的原型就是成龍。
而由于早年的翻譯問題,“程龍”在原版漫畫中采用了成龍英文名“Jacky Chan”的日語音譯,而當時傳播最廣的盜版「七龍珠」,則翻譯成了“佳基·瓊”(把日語音譯再轉成中文)。正是這個小失誤,導致國內有很大一批深受盜版影響的讀者,至今不知道“龜仙人原型就是成龍”這個梗。
從面臨腰斬風險,到沖上人氣榜頭部,并最終成為超越時代的神作,“武道大會篇”是大家較為公認的「龍珠」轉折點。但對于大部分漫畫家來說,轉型并不是一件說說就能辦到的事,倒是轉型失敗遭受更大損失的情況更為常見。而「龍珠」能有驚無險地成功轉型,歸根結底還是在于作者鳥山明過人的天賦,以及他巧妙融入了當時流行的功夫片元素。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日本經濟和文化最巔峰的階段,以「龍珠」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也開始席卷全球。此時,成龍的電影也在日本輸出中國文化和功夫英雄,同樣是風頭無兩。「龍珠」在一些人物和招式上借鑒致敬了成龍,進而獲得了更多讀者的關注和喜愛。因此也可以說,成龍電影為鳥山明提供的靈感創意,雖不能直接決定了一部動漫神作的誕生,但也起到了讓人不可忽視的連鎖效應。
03
小霸王其樂無窮
一提到小霸王游戲、學習機,很多人腦海里最先想起的就是“小霸王其樂無窮啊”的開機語音,和成龍代言的廣告圖片。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任天堂FC游戲機為原型的各路山寨機風靡中國大陸,而其中又以小霸王學習機最為知名。
小霸王的成功既有時代因素,也有天才營銷帶來的熱潮效應,讓這個山寨游戲機品牌取得了遠超過技術實力的市場地位。
對于當時中國玩家來說,消費能力不足是最大的問題,很少有家長會花幾百上千來買臺游戲機。小霸王則是在其它山寨FC同臺競爭時,首先想到的用“學習機”這個概念凸顯差異化,既迎合了電腦教育普及化的時代浪潮,又戳中了父母“望子成龍”的期盼。
“望子成龍小霸王”這句廣告詞,雖然不像“送禮就送XXXX”這樣洗腦,但在當時非常切題地踩中了“普及電腦學習”、“電腦21世紀必備技術”、“再窮不能窮教育”等時代關鍵詞。再加上成龍家喻戶曉的形象,在家長的眼前反復出現,讓“孩子考試成績好就送一套小霸王”成為全國流行的獎勵機制。
從此,小霸王開啟對國內游戲機市場長達十年的統治,1991年至1999年累計銷量至少超過2000萬臺,期間單在廣東省就年銷量破300萬臺。直到步入21世紀,小霸王學習機、游戲機依然在全國各地熱賣,如今售價也從工人家庭一個月的工資降到了幾十元。
基于這些可查到的銷量數據,可以估算出小霸王可能擁有上億的用戶總量——因為大家小時候都是多人同玩的。而在智能手機興起前,國內還沒有其它游戲硬件能擁有如此多的玩家。
遺憾的是,在游戲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小霸王不可能靠山寨FC永遠獲得時代的青睞。在商業成績達到巔峰之后,小霸王公司內部發生了高層變動,隨著學習機的負責人段永平的離開,小霸王這個品牌也逐漸泯然于時代。至于他后來成功打造的步步高、vivo、OPPO等品牌也是另外的故事了。
04
結語
成龍陪伴了好幾代人的童年,這不僅僅體現在他本職的電影領域。正如本期介紹的,格斗游戲的起源有成龍的名字,「龍珠」從低迷到登頂的逆襲反轉有成龍帶來的靈感,更別提售價遠高于無數工人家庭一個月工資的小霸王學習機。
值得一提的是,好萊塢經典佳作「阿甘正傳」貫穿了美國大半個世紀的文化政治歷史,引發了美國人的情懷共鳴。然而阿甘是虛構的人物,也沒有多少能與中國人共鳴的典故回憶。而成龍是鮮活的真人,不管是廣告還是游戲,亦或是鬼畜視頻,我們通過他可以看到中國不同時代的縮影。
可能正是因為成龍能夠貫穿幾代人的共同記憶,甚至成為這些回憶的載體本身,才是他數十年來一直受人喜愛和尊敬的原因吧。
有趣的青年,都在關注「次元青年社(hi_cyqn)」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