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3 日、3 月 14 日,連續(xù)兩天,國內 31 個省區(qū)新冠確診病例過千例。
已經(jīng)習慣了很久的平穩(wěn)大環(huán)境、局部小疫情模式突然被打破,恍然間有重回 2020 年初的感覺。疫情的變化,有部分地區(qū)意識松懈防控不當,也隱約看到了新對手的身影。
吉林、山東、北京、浙江、陜西等多地的疫情通報,都提到了病原體經(jīng)基因測序為新冠病毒中的最強傳染性毒株 BA.2。
這個 BA.2 是什么新玩意兒?超強的傳染性會影響我國后續(xù)抗疫工作嗎?
BA.2 是奧密克戎的亞型
新冠病毒是容易變異的 RNA 病毒,從出現(xiàn)的那一天起,就不斷發(fā)生著變異。只是變異并無目的性,隨機出現(xiàn),大多數(shù)不會引起漣漪。疫情兩年多來,「成功」了的變異,主要包括阿爾法、貝塔、伽馬、德爾塔、奧密克戎 5 種。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 2021 年上半年肆虐的德爾塔和 2021 年末開始出現(xiàn)的奧密克戎。現(xiàn)在世界流行的新冠病毒已經(jīng)有九成以上是奧密克戎了。
BA.2 并不是另外一種新型變異,而是奧密克戎毒株的「小變化」。全名是奧密克戎 BA.2 亞型,或者奧密克戎 BA.2 進化分支。
在奧密克戎被識別出不久,科學家就觀察到了這種小變化。變化了的病毒,跟最早的奧密克戎相比,只是在 N 端結構域(NTD)方面有 40 個氨基酸的微小差別。
這種變化在病毒的變異中不怎么顯眼,所以,并不認為這是一種新變異株,將其命名為奧密克戎 BA.2。B 就是奧密克戎本來的病毒代號 B.1.1.529,而最初的那些普通奧密克戎自然就成了 BA.1。
BA.2 與 BA.1 的微小差異,可以用 Nextstrain 平臺做的這張圖來體現(xiàn)。橙色的是 BA.2(也叫 21L),橙紅色是普通的奧密克戎 BA.1(也叫 21K),它們的差異是奧密克戎內部差異,看上去比德爾塔與奧密克戎的差異要小很多。
因為非常接近,BA.2 最初檢測到的數(shù)量又很少,所以被戲稱為「奧密克戎的妹妹」。
BA.2 最初在菲律賓出現(xiàn),后來慢慢擴散到了丹麥、印度等國家。
最強傳染性
除了「奧密克戎的妹妹」,BA.2 還有一個綽號是「隱藏的奧密克戎」。
這跟 BA.2 的特點有關,由于跟奧密克戎 BA.1 的微小差異,初步核酸檢測時無法把 BA.2 準確識別為奧密克戎。
不過影響不嚴重,因為核酸檢測還是可以把 BA.2 識別為新冠病毒的,只是不能第一時間識別為奧密克戎,需要后續(xù)基因測序才能完全確定。稍微延緩了溯源分析。
除了更會隱藏,BA.2 的微小變化影響最大的是病毒的傳染性。來自丹麥的早期研究發(fā)現(xiàn) BA.2 從感染者感染到另一個人所需的平均時間比 BA.1 更短,更容易感染他人。觀察 7 天,BA.2 感染者傳染家人的比例是 39%,BA.1 是 29%。傳染性強了三成。
奧密克戎原本的傳染性天賦已經(jīng)加滿,BA.2 自然就成了目前地球上最強傳染性的新冠病毒。
好在,在免疫逃逸和致病性方面,BA.2 并沒有更厲害。
來自英國、丹麥、南非的真實世界研究都說明,疫苗加強接種后,不管是面對 BA.2,還是 BA.1,都能獲得同樣強的減少住院效果。感染后病情嚴重性也沒有區(qū)別,大多數(shù)人不會出現(xiàn)明顯癥狀。
BA.2 已經(jīng)是全球優(yōu)勢毒株
2022 年 2 月之后,BA.2 感染的占比在全球越來越高,截止到上周末,多數(shù)國家的 BA.2 占比已經(jīng)反超了 BA.1,不再是「妹妹」了。但新冠總感染人數(shù)呈現(xiàn)出明顯下降趨勢。BA.2 并沒有感染更多的人。
我們以英國的感染情況為例。圖片上半部分是各種毒株占比情況,可以看到2022 年 1 月開始,淺紫色的 BA.2 逐漸超過了 BA.1。但同一時間,圖片下半部分看到了總感染人數(shù)曲線的下降。
這個現(xiàn)象跟 BA.2 和 BA.1 還是太接近了有關。
之前一波嚴重的奧密克戎 BA.1 流行,在短時間里給感染者提供了強大的保護力,保護避免相似的 BA.2 感染。也就是說雖然 BA.2 很容易傳染流行起來,但是面對一群很多已經(jīng)感染過奧密克戎 BA.1 的人,BA.2 也是有心無力。
所以多數(shù)國家就出現(xiàn)了 BA.2 占比越來越多,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但新冠總感染人數(shù)越來越少的現(xiàn)象。BA.2 掀起的波瀾有限。
中國應對 BA.2 有挑戰(zhàn)
很多國家經(jīng)歷過了奧密克戎 BA.1 的洗禮,對 BA.2 也就可以不那么在意。在這一點上,中國確實有劣勢,沒有被動因為?BA.1 感染獲得保護。
如果一堆缺乏足夠保護的人直面 BA.2,就有可能短時間內感染暴發(fā),擊穿醫(yī)療,給高危人群造成生命威脅。比如最近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香港(中國)沒有經(jīng)歷太長 BA.1 時期,從控制良好的德爾塔短時間內就跳到了以 BA.2 為主,極強的傳染性讓原來的防護經(jīng)驗無法復用,感染快速傳播開來拖垮整座城市。
這也就要求我們的防疫要更準確更早期地識別到感染者,盡早干預切斷傳播路徑。近期在國內批準開始使用的抗原自測就是一種提高檢出的輔助方法。BA.2 的變異,并不會讓它逃開抗原檢測。
繼續(xù)對抗疫保持信心
困難是存在的,抗疫信心也是要有的。
是的,我們的對手確實更強了,但它還是個新冠病毒,傳染性并不是飛躍式提升,原來的個人防護依然能用依然要用。
不變的 NPI(非藥物干預手段)值得再次提起。
需要強調的是,由于傳染性更強,更高風險崗位人員建議佩戴 N95 口罩,比如海關邊檢工作人員、身處香港又在人員密集場所(核酸檢測)時等。
疫苗同樣不能忽略。現(xiàn)有的疫苗在面對新變種時的確有些乏力,這也是我們目前積極推廣加強包括序貫加強接種的原因。不要因為疫苗不能避免感染而拒絕接種,規(guī)范的疫苗接種可以減少重癥和死亡。我們也會繼續(xù)等待疫苗進步隨時調整接種政策。
最后還要說的是遵守防疫規(guī)定。全國各地疫情情況不同,也有不同的防疫要求。遵守要求在適當?shù)臅r機隔離,保障安全條件下完成核酸檢測,按照政府要求進行抗原自測。抗原自測有一定局限性,只適合作為補充檢查手段,當前非特殊情況暫無必要自行購買測試。
BA.2 致病致死能力也是比較弱的,尤其是在疫苗廣泛接種、治療性藥物不斷進步的大背景下,一些國家與地區(qū)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新冠感染病死率低于季節(jié)性流感的情況。科學應對,我們沒有理由害怕對手。
了解對手,消除恐懼,聽從安排,加強防護。
相信春天就在不遠處了!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