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2年,仍在連載中的《宇宙兄弟》日本漫畫總銷量超過2500萬冊,雖然不比某些現象級大熱作品,但也已經足夠出色,在2012年動畫播出時,更是創造了年銷量總榜第四541萬冊的亮眼成績,以冷門的寫實航天題材在日本掀起了一陣宇宙熱潮。
2022年4月3日為止,不需大會員即可全集免費觀看的《宇宙兄弟》在B站的播放量只有區區175萬,不足千人評分。數據較低雖然和沒有在播出當季時同步上線有一定關系,但也的確是在國內偏冷。
明珠蒙塵,今年4月恰好是《宇宙兄弟》動畫版播出十周年,希望借此機會能把它推薦給更多的朋友。
PS:如果看完動畫沒有滿足,《宇宙兄弟》漫畫國內線上在@嗶哩嗶哩漫畫 獨家連載中。
不只是雞湯故事的起點是東京時間2006年7月9日晚。世界杯決賽日,在齊達內因頭槌被紅牌罰下的時刻,時年十三歲的南波六太與十歲的南波日日人,因為目睹了飛向月球的UFO而激發了內心對宇宙的好奇與向往,立志成為宇航員登陸月球與火星。
兄弟二人有著與他們迥異發型一樣的不同性格。
天然卷的哥哥六太雖然外表粗獷且時常有些不修邊幅,但實則性格細膩敏感,是做任何決定之前都必深思熟慮不留破綻,同時也瞻前顧后猶豫不決的悲觀派。
栗子頭的弟弟日日人則如他鉆頭般的發型,性格陽光樂天,一往無前,任何事無論成敗先做了再說,標準的熱血少年漫畫主角人設。
不同的性格讓兄弟二人在前三十年的人生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哥哥按班就部,讀書升學、畢業就職,在三十歲左右成為了蕓蕓社畜中的一員。
弟弟向著夢想勇往直前,在2021年25歲時就就已經成為了日本最年輕的備選宇航員,幾乎已經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
那個總想走在弟弟前面保護弟弟的六太,不知不覺間已經被弟弟遠遠甩在了身后。
在2025年日日人正式確定成為NASA下一次登月任務的宇航員,即將真正實現兒時夢想的同時,31歲的六太卻跌入人生谷底——因為對出言不遜,詆毀弟弟日日人的上司使用了齊達內同款頭槌而被公司開除,中年失業,并且因為暴力行為幾乎被業界封殺。
《宇宙兄弟》的故事,自此圍繞著哥哥南波六太重拾夢想,通過重重選拔成為宇航員,再次與弟弟日日人并肩而正式展開。
不少漫畫網站或個人分享介紹《宇宙兄弟》時都會打上“逆襲、熱血、雞血、雞湯”之類的標簽。雖然只看故事梗概也不算離譜,但我始終覺得這些標簽貼在《宇宙兄弟》有些輕飄。
《宇宙兄弟》不是一個在講只要你足夠想,你就一定能做到,一定就能實現夢想的雞精故事;《宇宙兄弟》一直在講的是即使你拼盡全力,仍然有99.99%的概率會失敗,如果你幸運的是那0.01%,你必須在幸運降臨之前持續不斷的堅持,做好萬全的準備。
六太不怎么精致的形象和猶豫不決還有些搞笑的性格,再加上作者刻意和弟弟日日人的對比出的反差,總會讓人先入為主的留下他是廢柴大叔的印象。
實際上六太原本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工科博士,在大型汽車企業就職,拿過汽車設計大獎,心思細膩,工作上既有創意又認真負責,專業上一絲不茍。
六太與日日人都是非常優秀的人,他們的差距只是在“宇航員”這一條夢想賽道的選擇上。
身為哥哥的六太,為了維護自己在弟弟面前作為兄長的形象與尊嚴,越來越害怕在弟弟日日人面前出丑,在面對選擇時越來越傾向于保守有把握的方向,逐漸養成了害怕失敗缺乏自信的性格。
但即使如此,六太其實從來沒有放棄心底的“宇宙夢”,對于夢想六太也從來不只是空想而已,他一直在默默的努力,只是也許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六太和日日人一樣,從小始終保持著對航天信息與知識的關注和學習;雖然總是看起來一副無精打采的頹廢模樣,但在宇航員選拔的體能測試中卻得到了中上的成績。只要坐過幾年工位的同學大約都能明白工作后如果不是有強大的自律自我管理能力,不持續保持運動鍛煉,自身體能下降是多么的迅速。
日日人簡歷上最尊敬的人填的是“哥哥”。在六太來到NASA之前,日日人被不同的人問過數次“他哥哥在做什么”的這個問題,日日人總是同樣堅定的回答:“哥哥他現在在為成為宇航員做準備。”
最了解六太的人不是父母,不是陪伴兄弟成長的莎朗阿姨,甚至不是六太自己,而是從小形影不離,一直注視著哥哥身影的日日人。
《宇宙兄弟》的確是一部非常勵志的雞湯作品,但最終實現夢想靠的從來不是雞湯雞血。
六太最終決定參加宇航員招募選拔,不是一時的上頭腦熱,而是三十年來日積月累的信念與付出,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機會,被最信任牽絆最深的人助推一把,打破了心中的魔障。
這是關于仰望宇宙的人與人的故事意料之外的是,作者小山宙哉曾明確表示他本人對宇宙并沒有特別的興趣,并且也沒有兄弟,關于宇宙航天方面的專業內容,會由熟悉深研這方面知識的責編提供建議,同時在創作過程中得到了JAXA(日本宇航探索局)與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技術指導支持。
但細細品讀之后也不難理解。雖然不是絕對,當某些創作者對某些領域有特別私人化的狂熱喜愛,在創作相關領域的文藝作品之時,往往會不自覺的陷入無限自我表達的溢出狀態,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因為作者自身的熱愛積累和噴薄欲出的表達欲能傳遞出足夠厚實的內容與情緒,但另一方面這種狀態下產出的作品很容易變成讓普通讀者受眾難以對上電波的自High。
在漫畫74話中,JAXA理事長茄子田在六太等人的入職儀式上說過這樣一段話:
所謂“人”這個字,并不是兩個人互相扶持,而是一部分人支撐著另一部分人攀上頂點。我們JAXA職員就是支撐者的這一捺,而你們宇航員,屬于這一撇。你們是站在臺前飛向宇宙的人,而我們算是支撐著你們的發射臺。
為了將你們送入太空,我們早就已經做好了拼盡全力的覺悟了。
在我看來,這也許也是小山宙哉借角色之口替自己向這部作品的幕后支持者表達感謝,他只是盡力做好了他自己擅長的部分,有了各方的支持,才有了《宇宙兄弟》這部美好的作品。
同樣,在漫畫中支持著各位宇航員完成夢想的不只是JAXA的工作人員,還有朋友、戀人、家人,朋友。《宇宙兄弟》打動我的不僅僅是“兄弟追逐夢想的熱血奮斗,實現夢想的喜悅感動”,還有更多那些“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小山宙哉用了極大的篇幅描寫故事中每一位宇航員延展出的人物關系。這些內容并不是通常長篇動畫中用來填充空間調整主線節奏的日常,它們本就是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這些人與人的補完,整個故事才真正的完整,真實動人。
六太與日日人的“人生導師”天文學家金子莎朗,從二人少年時就對兄弟二人無私教導,是兄弟倆每當迷茫之時會想起的第一個人。
吹的不好也沒關系,吹錯了也沒關系,第一步要做的是吹出聲音,不吹出聲音的話,音樂就不會開始。
故事最初在六太最低谷猶豫之時,也是莎朗阿姨的指引幫助六太找回了初心,明確了自身的方向,決定參加宇航員選拔。
“女主”醫生伊東芹夏與所有人不同,從開始就以登上即將廢棄的國際空間站ISS為目標。父親在她年幼時因為身患不治之癥“ALS(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去世,因而立志成為醫生與宇航員,希望能在太空中對ALS的醫療研究有所突破,治愈ALS。
最初的吃貨和每天寫流水賬日記的設定似乎只是為了增加人物的辨識度與可愛屬性。因為與最終沒能出院父親的約定,整個人設瞬間立體了起來。
人生贏家組的真壁賢治,與六太一路走來既是最強勁的競爭對手,也是最好的朋友。但在成為宇航員后他也一樣會面對普通人的問題,長期在NASA受訓,無法陪伴妻女,需要在家庭與夢想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等等等等,《宇宙兄弟》中每一個小角色,作者小山宙哉都賦予了他們足夠的情緒能量。
宇宙如此浩瀚,人類如此渺小。在追逐夢想,挑戰宇宙之時,唯有這些身邊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是我們最后的倚仗。
也正是這些豐滿的人物細節,讓《宇宙兄弟》的故事更加豐滿細膩,在劇中人物夢想實現的時刻,更加觸動人心。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如今越來越少會選擇在線上流媒體看番,偶爾在B站看番也幾乎不再開彈幕。
這一次回顧再刷《宇宙兄弟》時,由于并非一周目,所以開了彈幕,雖然《宇宙兄弟》在B站的播放量低的感人,彈幕稀薄,但卻讓我找回了曾經的感覺。
在第三十一集,畫面一邊是兒時的日日人拉著六太在宇航員星出彰彥面前毫無膽怯地勇敢大聲說出兄弟二人登陸月球的夢想;另一邊蒙太奇切換到日日人乘坐的登月火箭成功發射,實現夢想奔向月球的一刻。
美好的作品總是有喚醒觀眾最心底情緒的力量,在作品之外,讓每一位獨自在屏幕前的觀眾,也產生了奇妙的情緒鏈接。
這一刻,我久違的覺得,在B站看番有彈幕真好啊。
真心祝愿你們的夢想都能如愿實現。
即使那只是心底妄想的瞬時花火,此刻也如漫天星辰般明亮。
我們的故事此次再刷《宇宙兄弟》之后,我多么希望能看到我們自己的航空航天故事。
我們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有無數可選可用的素材。
《宇宙兄弟》中不只一位角色說過,想要成為宇航員,最重要的一環是“運氣”。
不僅僅是指個人的運氣,同時需要國家的國運,整個時代的時運。
你需要恰好生在一個有足夠國力進行太空工程的國家,生在這個國家有實力有余力、有欲望探索太空的時代。
宇宙航天不是憑借一個公司,甚至是一個國家的力量可以獨自完成的工程,開放合作是理想的大方向,但這一切仍然得建立在自身的足夠實力之上。
小山宙哉也借劇情和角色之口表達出對日本本國獨立載人航天的渴望,依托于他人始終是會受制于人。
毫無疑問我們是幸運的。
雖然因為國情不同,我國暫時并沒有如NASA或JAXA在普通民眾中大范圍招募選拔宇航員,目前絕大部分宇航員均是從現役空軍飛行員中選拔。
但隨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長足發展,必然會有更多的機會。
在今年三月的一次采訪中,我國首位航天員,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也回答了相關的問題:
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一直備受關注,此前我國大部分航天員都來自空軍。據了解,未來也會有技術專家等進入空間站。根據《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培育發展太空旅游,那么,普通人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間來到空間站參觀嗎?
楊利偉:這有可能,因為商業航天也是整個航天發展的一個大趨勢。從工程來講,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不同性質的企業參與進去,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助力。從這個角度來講,將來普通老百姓進入空間站是沒有問題的。只要有這種需求,我們的資源允許,這應該不是一個很長遠的問題。
我也相信,這不是一個很久遠的夢想。
2022年3月27日晚7時許,一大一小,一明一暗兩顆星辰無聲而安穩地劃過北京尚未完全入夜的天空。
那是中國空間站與剛剛完成運輸使命與其分離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
也許有人是滿懷期待,早早做好準備守候著等待它們的身影;
也許有人只是偶然抬頭,被它們的光亮所吸引,勾起了心中對宇宙蒼穹的向往;
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相信這些抬頭仰望的人當中,一定有人會成為未來的宇宙姐妹兄弟,宇宙少年少女。
屬于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你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