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17602392(推薦閱讀原文,包含多種內鏈)
S3E3《恰似那臺機器脈沖的顫跳》(The?Very?Pulse?of?the?Machine)
標題取自華茲華斯的詩歌《她是一位快樂的精靈》
這集和S1E11《求生之手》(Helping Hand)的題材類似,都講述太空求生的故事。《求生之手》就是女宇航員掰斷自己的胳膊然后向深空扔去,并利用反作用力讓自己回到飛船的故事。女宇航員最后成功生還,這是勵志而感人的。
《求生之手》里女宇航員是表面的、生物意義上的生還,而在這集里,女主的肉體已經消亡了,但是可以說精神層面卻生還了,更是進入了“永生”的境地,整個故事和畫面就是一種癲狂、游離的美。
故事的一開始,女主瑪莎和同伴伯頓似乎要去代達羅斯環形山進行科考研究。(代達羅斯環形山是月球背面的隕石撞擊坑,不知道為什么這里的設定卻是在木衛一——艾奧)
隨后二人遭遇突發狀況,事故過程中“鏡頭”給了一本詩集一個特寫:Poems of Old Earth,這本書應該是伯頓生前的愛書。我反反復復暫停截圖都沒能看到書本底下作者的全名,但是大致能看出作者叫Michael Swanwick。中文名叫邁克爾·斯萬維克,他的作品《機器的非常脈動》(The?Very?Pulse?of?the?Machine)在1999年得到了雨果獎 。小說原文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應該就是本集的原著。
事故后女主安頓好自己,然后給伯頓的臉上蓋上了一抔“黃土”,當然我想這個黃色的物質應該就是硫磺了,這整個星球表面都是硫化物和硫磺。這里給后續做了鋪墊。
為了不讓自己在恐懼和痛苦中喪失生命,女主給自己注射了致幻劑,并一路前行。這時,不知道是自己的幻覺還是現實,大地與伯頓的遺體之間開始出現了電流,伴隨之的是伯頓“啊,嗚”的聲音。我的理解是,木衛一這時已經與伯頓的遺體建立了連接,伯頓的部分意識、語言存儲在她的左腦里,而木衛一本身是一個處理器CPU。木衛一讀取了伯頓的記憶和意識,并嘗試利用伯頓的發聲器官(嗓子)進行發聲,所以出現了這種“啊,嗚”的聲音。仔細看,當女主停下來,不再拖動伯頓的遺體的時候,遺體和地面的電流就消失了,這也對應了這樣的現象產生的必要條件之一——摩擦電。
在女主瑪莎拖行而前時,伯頓的遺體開始念詩。“ 睡眠啊!多么優雅,全世界都鐘愛它。”——塞繆爾·泰勒·柯爾律治。“是誰把這些星星灑過天空,像閃光的塵埃,像發光的云;它們將乳白色的光芒,倒入深黑色的碗中。”“我是我所行走的世界,我的所見所聞所感都來自我自己。”——華萊士·史蒂文斯。這些詩都不是隨隨便便引入的,都蘊含著故事的主題,也牽引著故事情節,照應著故事環境背景。“睡眠”的詩歌映射出了女主的勞累困倦,“星星”的詩歌和木衛一的黃色廣袤的天空相映成趣,而華萊士的詩歌正是描述了意識和物質、唯物和唯心的關系。
慢慢地,女主見到了幻象,皆為巨大的女性曼妙的胴體。這一段很有維倫紐瓦的巨物美學。
走出幻象,木衛一開始和女主交流,這一段音效音樂和重重疊疊的臺詞都很美,全身瞬間起了雞皮疙瘩。木衛一告訴女主,自己就是一臺機器。
木衛一給出了解釋:“語言是數據,無線電是媒介,硫是摩擦電”。隨后又開始閱讀詩歌:“現在我用沉靜的目光見到,恰是那臺機器脈沖的顫跳。”——華茲華斯。這里點題了。“大理石永久幻化成一個靈魂,孤獨地航行在,思想海洋中。”
女主來到了一處湖泊前面,并偵測溫度。(這里的湖泊不是液態水,而是液態硫化物,230.2華氏度=110.1攝氏度。黑色的硫化物,在110攝氏度是液態,具體是什么物質咱也不懂)
女主問木衛一,如果你是機器,那你的功能、初衷是什么呢?木衛一回答:“To know you.”
得到了回答之后,女主縱身躍入熔巖湖,與木衛一融為一體。
這集的畫風類似于第1季的《魚之夜》(《古魚復蘇》),這兩集都講述了人死亡前所看到的幻象。《古魚復蘇》描繪了沙漠里中年人和年輕人在垂死前(缺水、夜間失溫)看到的幻象。其次,整集的畫面的主色調分為黃色和藍色,黃色是現實,藍色是幻境,交相輝映。
“肉體消隕,精神仍存”的設定在《阿凡達》里也有涉及,《阿凡達》中整個潘多拉星球都是處理器和存儲器的結合體,生物都可以通過自己的鏈接(比如阿凡達的辮子)進行相互交流,通過某種手段甚至可以往整個星球上傳和下載意識。當今的生物可以連接大地,感受祖先的聲音和生活氣息。
現實里的木衛一布滿了火山熔巖,是很活躍的衛星了。在這里,木衛一則是一臺機器。木衛一的存在是為了理解一個人的全部。
何為“理解”?“音樂、自然、詩歌,有時讓人觸及其本真,賦予意識體一種,淡然又神圣的‘初極狹,才通人’的豁然開朗的感受。 感覺身上每一個原子都想回到它們最初來自的地方,覺得像一股股電流從心間淌過,也許這種體驗本身,就是你一直追尋的東西。”
每一具意識體,都有億萬個原子組成,這些原子,它們來自于自然,來自于恒星的爆炸。這些原子,通過特殊的排列組合,形成了你,你的意識也是這些物質的運動形式的一種。肉體借于自然,也將還諸自然,將真正的融入自然。那種融入本身,就像是回到了最初的襁褓,是一種真正的理解,被自然所理解。
就好像《齊馬之藍》里,齊馬的所有創作,都沒有離開那一抹藍色,那是他的傳感器第一眼所見到的東西,那也是他的歸宿。回到最初,就是一種“被理解”,就好像齊馬重新變成了一個清理機器人,那是他最初的模樣。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