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游戲 > 正文
    【參賽作品/影評(含劇透)】如若現實枯燥乏味,便讓思想翩翩起舞——《大魚》影評
    來源:嗶哩嗶哩作者:洞察網2022-05-21 11:56:30

    如若現實枯燥乏味,便讓思想翩翩起舞——大魚影評

    一、引言

    影片《大魚》(big fish)的導演蒂姆·波頓的作品多為奇幻之作,堪稱好萊塢另類之才。該影片從上映至今盡二十年的時光中深受觀眾喜愛,曾獲金球獎,亦被多項大獎提名。蒂姆·波頓的作品以奇幻唯美著稱,其多個電影中的人物塑造風趣恒生、荒誕不羈,使觀影人樂在其中?!洞篝~》中風格化的鏡頭語言和具有魔幻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表達方式使得整個影片情節動人,扣人心弦,影片中所突出的人性與親情至上的精神內核原則讓人百感交集,熱淚盈眶。小說的英文名“big fish story”為美國俗語,意為有趣的或夸張的童話,彌天大謊。電影中諸多離奇故事與美輪美奐的電影場景,亦使其更加吸引人的眼球。由于《大魚》堪稱奇幻電影之經典,目前影評可謂盈千累萬,對作者、導演、影片意象及對比研究等專業學術論文共百十余篇?。本文力圖在前人評述及研究的基礎之上加以拓展、梳理和總結,以期對《大魚》的評述或相關研究起到些許補遺之用。

    二、《大魚》簡介

    (一)、作者、導演及電影中的歷史背景

    1、作者

    丹尼爾·華萊士(Daniel Wallace), 出生于美國東南部城市伯明翰,后移居卡羅來納。 值得一提的是丹尼爾·華萊士的職業為插圖師,并非小說家,但他亦在諸多雜志上發表過短篇小說,如《故事》、《閃光列車》、《草原大篷車》等。而小說《大魚》(big fish)于1998年出版,是丹尼爾·華勒斯的第一部小說。影片《大魚》便基于這本小說改編而成。

    2、導演

    相對于小說作者,我們對《大魚》電影的導演更為熟悉。蒂姆·波頓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他的家庭既普通又怪異,年幼時,蒂姆的房間被父母訂上木板,只留下兩條縫隙讓他觀察外界世界。蒂姆學業差強人意,但卻對繪畫和電影報以熱愛。年少時的經歷或許或許化為了精妙的幻想,因此本文認為蒂姆的少年經歷與他在執導電影時走上奇幻路線頗有關聯。蒂姆曾為迪士尼的動畫師,他善于運用象征和隱喻,以獨特的奇幻視角著稱。其執導作品有《蝙蝠俠》、《剪刀手愛德華》、《火星人玩轉地球》、《科學怪狗》、《小飛象》、《僵尸新娘》、《愛麗絲夢游仙境》等。2003年,蒂姆·波頓憑借《大魚》入圍第5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大衛·林恩導演獎。該影片曾獲美國金球獎,坐擁41項獎項提名。

    3、《大魚》中的歷史背景

    依照丹尼爾小說出版的時間和電影中典型美國小鎮風格的房屋,很難不讓人聯想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經濟?!洞篝~》以美國20世紀中后期為背景,在推崇個人英雄主義和冒險精神時,也側面強調了戰后商業社會的繁榮對美國經濟發展塑造的新的可能。從宏觀經濟而言,此時的美國經濟增速開始下滑,國際競爭力明顯減弱。為突出重圍,美國將經濟進行了一定的轉型,“電子熱”應運而生。從產業結構而言,鋼鐵和汽車工業開始停滯,科技成為嶄新的突破口。于是美國便斥巨資投入半導體計算機及航空領域的科技研發,為電子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原本不屬于上層行業中的旅行推銷員在生活上更是步履維艱。影片中借愛德華妻子之口說出了身為旅行推銷員的不易。在這種生活艱難的情形下,愛德華沒有同兒子反復抱怨生活的艱辛,亦未曾編造體面的工作搪塞家人,而是將自己的經歷以奇幻故事包裝講述,為家人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二)、電影劇情梗概 ???

    小說《大魚》中以愛德華的兒子威爾為敘述者,講述其父親具有奇幻色彩的一生。影片中以父親愛德華在威爾婚禮上講述關于”大魚“的故事為切入,卻因兒子不滿父親滿口謊言,在自己婚禮上獨占風頭而引發了父子兩人的矛盾。父子多年未曾交流,但最終因父親癌癥惡化,威爾帶著妻子回到父親身邊照料。

    在威爾接連的回憶及父親的間斷敘述中,我們認識了這樣一個愛德華:他仿佛出身不凡,生而罕見,成長極快,無所不能。他見過女巫,代表小鎮去和巨人談判,成為過鎮上的英雄。他與巨人成為朋友,探索廣大的世界。他穿過恐怖之林,進入世外桃源般的“幽靈鎮”,看見幻化出的美麗女子和蛇。但他沒有因為這些美好停滯腳步,而是選擇繼續前行。終于,在馬戲團內,愛德華奇跡般地見到了一生摯愛,為了獲得摯愛的信息,他免費給馬戲團團長打工,意外間看到團長為狼人所變,而被愛德華感動的團長也將女子的信息盡數告知,并且對愛德華進行了最后的祝福。當愛德華欣喜地見到夢中女神桑德拉·提普頓時,卻發覺她已訂婚。但愛德華不屈不撓,對女神展開了一如童話般浪漫的猛烈追求,最終抱得美人歸。新婚的他應征來到朝鮮戰場,在智取戰斗的過程中,他認識了連體姐妹花。愛德華輾轉將她們帶到美國,實現了她們的明星夢,也重新見到了自己的妻子。他在讓妻子過上富足生活的同時,亦聯手曾經的幽靈鎮的詩人拯救收購了蕭條的幽靈鎮。

    與此同時,威爾也在母親和妻子的勸導下對父親的態度有所轉變。他了解到父親講述的故事中,并非完全失真,他親自對父親故事中的“幽靈鎮”進行調查,也知曉了女巫和幽靈鎮偷走父親鞋的女孩原型為同一人。女孩為他講述了愛德華對桑德拉愛情的忠誠,兒子亦是于此明白了父親用童話故事對抗生活平淡的初衷。然而愛德華逐漸病重,在他即將去世時,兒子為父親編造了一個奇幻無比的結局。在這一結局中,他們活潑歡快的從醫院逃跑,而在逃跑的路上,影片中提及過所有角色一一出現幫助父親和兒子來到河邊,最終父親在眾人的歡呼下,在河水中同他的妻子吻別,從口中拿出婚戒交給妻子。兒子則將懷抱中的父親放在河水里,看著他在水中變成了一條大魚。此時的兒子終于完全理解了父親長久以來的良苦用心,他用父親講故事的童話方式,為父親這一生的故事劃上了最精彩的句號。在父親真正的葬禮中,兒子發覺父親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只不過巨人沒那么高,連體雙胞胎也只是普通的雙胞胎。若干年過去后,愛德華的孫子對小伙伴講起爺爺的故事,并向身后的父親求證,得到父親的回答后,他便繼續將故事講了下去,象征愛德華在童話世界中得以永生。

    三、精神分析中關于愛德華的“超我”、“自我”、“本我”

    影片中,父親愛德華不甘于生活的平淡,采取了“真實生活奇幻化”的方式,將自身經歷進行改編。年幼的兒子對父親的歷險記十分感興趣,但隨著兒子年紀的增長,他開始覺得這些故事不符合情理,荒誕無稽,想要探求真實的父親。歷險記中的英雄是愛德華理想中的自己,在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中,隸屬于“超我”范疇。超我包含自我理想和強烈的道德規范,對倫理道德約束較高。與之相對而言的為“本我”,通常代表先天欲望與本能。

    (一)、“超我”的架構:

    弗洛伊德認為,“自我處于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張力中...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自我理想和道德良心部分,是完美的超道德的我。超我由社會規范、倫理道德、訓條戒律內化發展而來”,歷險記中的愛德華一直是一個完美的英雄形象,他不僅僅成長飛快,更是科技大人,運動健將,小鎮英雄。從愛德華兒子的回憶中我們得知,在女巫小屋的歷險中,當其他朋友不敢靠近時,愛德華挺身而出,與女巫溝通,將女巫請至朋友面前。體現了愛德華具有極強的探險意識和冒險精神。當小鎮的巨人吃光食物引起公憤時,愛德華主動請纓,敢于擔當,并且帶巨人離開小鎮,最終成為了朋友。

    “美國夢”的起源為美洲新大陸移民開拓。而愛德華也擁有同樣的開拓進取精神,他想要離開小鎮,在更大的城市中施展宏圖,開天辟地。超我作為人格系統中的道德監管者,牽制著本我的沖動。離開家鄉的愛德華,第一站便到達了風景秀麗、生活安逸的幽靈鎮。但堅定目標的愛德華卻沒有在此處留下,哪怕鞋子被高高掛起,哪怕需要赤腳離開,也抵抗了這種誘惑。

    他為了愛情忍受馬戲團老板的苦役壓榨,當馬戲團老板變身為狼人時,其他工作人員全都予以逃避,唯有愛德華不計前嫌,挺身而出,熬夜陪伴老板,將其用木棍馴服。在于桑德拉組建家庭后,他為了讓妻子擁有更好的生活,勤懇賺錢,買下圍著白色籬笆的房子。甚至在重新遇到幽靈鎮詩人,被迫同其進行“搶劫”時,愛德華也將自己剛剛存入銀行的存款一并遞給詩人,并且對詩人進行勸阻和開導,其中戲劇性的吐槽亦彰顯著美式黑色幽默。這些事情無一不體現著愛德華超我建構中高尚的道德品質。

    歷險記中能力超群、勇于冒險的愛德華是其有意識的超我,而勤懇工作、注重親情等品格隸屬無意識超我,愛德華無意識的超我亦隨著桑德拉或周圍人及家庭經濟環境的改善得以佐證?!俺摇钡牡赖侣捎蓛簳r形成,愛德華通過給幼年兒子講故事的方式,已經將其根植于兒子的道德潛意識中。而影片的最后,愛德華的孫子與同伴玩耍時講述著他曾經的歷險記,亦體現了愛德華人物形象中超我的傳承。他塑造的“超我”為兒子樹立了榜樣,為家人帶來了溫馨。

    (二)、“自我”的顯現:

    如果說“超我”是對道德規范的嚴格遵守、本我是即時的滿足,那“自我”則處于二者之中,既受到超我方面的道德規范,又要征服原始的本我沖動,甚至要面臨著外部世界的威脅。影片中愛德華的“自我”亦在此二者中進行徘徊。

    影片中,父親愛德華的“自我”在兒子眼中是不真實并缺失的。父子矛盾起始點為溝通之際,父親總活在“超我”的故事中,而兒子拆穿父親只是一個賣小零碎的旅行推銷員。以此,父親盡心塑造的“超我”被兒子拆穿。但母親桑德拉并不愿意兒子全盤否定自己心愛之人,因此,她帶著兒子整理愛德華的儲物間。在兒子發現陣亡信與委托書時,發覺了父親故事中的真實成份,這亦成為愛德華自我顯現的分界點。

    從愛德華自身層面而言,愛德華在幽靈鎮曾看見一條蛇想要襲擊何種神秘的裸體女孩。蛇和女孩象征著原始性欲與情欲,愛與性的本能。但此處的超我和本我并未形成對立形式,作為位居其中的自我,在徘徊中起到了調和作用。使得本我產生的能量成為了自我前進的動力。在愛德華遇到心愛之人后,更加勤懇工作,重新回歸其超我的道德追求。愛德華初始的完美自我模糊了兒子心目中父親的真實自我。在矛盾沖突下,周圍的人對兒子進行勸慰解釋,促使了兒子最終對父親自我的認識,二人矛盾最終和解。

    (三)、“本我”的釋然:

    影片《大魚》中,父親愛德華一直自稱是“小池塘里的大魚”,在他病重之際多次提到自己口渴想要喝水,并且對吃飯興趣不大,對喝水欲望極強,這就是本我中本能需要的即時滿足。表層而言,愛德華的口渴是癌癥患者所需要的生理需求,實質上暗示著他想要通過“喝水”這一事件找回安全感,避免現實中的痛苦。

    正如暴食癥背后是一個人想要拿回自己身子的自主權與愛一般(引于嗶哩嗶哩心理學up主嚴藝家),愛德華亦要通過樸素的“對水需求”的行為拿回身體及尊嚴的自主權,逃避被兒子曾經擊潰的痛苦感,并以此為跳板,驅趕自我中的煩惱與痛苦。對水的渴望是愛德華本我的暫時性釋放。而當兒子終于理解愛德華當年的良苦用心,并且幫助他續寫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個故事:醫院的大逃亡,母親的配合,所有人的擁護,那些歷險記故事中父親曾經描繪過的人,他們在兒子的講述中均變成了維護愛德華自我和超我的人,愛德華得到了滿足,也終于在兒子的故事中得到了本我的徹底釋放。而結尾故事中愛德華的葬禮上,隨著歷險記中故事人物的逐步顯現,兒子對父親的認識也得以完善,最終促成了他對父親的肯定和認同,達成了與父親精神世界的統一。

    [小結]: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電影以刻畫愛德華的“超我”為中心,由母親桑德拉及父親愛德華的諸多朋友見證中了解到主人公愛德華的“本我”,最終在兒子對父親的探索、理解和重新認知中帶領觀眾認識到了愛德華的本我。電影中主要意象前后呼應,其中蘊含的親情亦使觀眾熱淚盈眶。

    四、《大魚》中的女性

    關于影片中女性人物的刻畫亦是可圈可點。本節選取女巫及愛德華的伴侶桑德拉二人進行相關論述。

    (一)、女巫

    愛德華的歷險故事從女巫開始,但影片中始終未曾像觀眾展示愛德華當初在女巫眼中看到了怎樣的死亡情形。女巫的預言作為整部作品的關鍵因素,引導著觀眾對故事的渴求。幾次險境中,愛德華表示自己當初在女巫的眼睛中看到自己的死亡并非如此,卻始終未曾表明在女巫眼中具體看到了什么。于愛德華的家人而言,女巫的預言象征著愛與生命的延續,她的預言被賦予神秘色彩的希望。而在愛德華躺在病床上的最后一刻時,他希望兒子能夠完成所謂的“女巫的預言”,威爾所講述的童話中父親從水中來,到水中去,形成了生命的輪回。因此,影片中女巫的預言被賦予了詮釋生命輪回人生哲理的使命。且在影片劇情發展過程當中,不止一次提及了女巫預言的正確性。最后,愛德華在威爾的敘述及“女巫的預言”中安詳地閉上眼睛。雖然故事由威爾來編造,但在愛德華歷險記及在整個影片中,女巫的預言貫穿始終,體現了一定的權重。

    (二)、桑德拉

    作為主人公摯愛的桑德拉在影片中亦起到了重要作用。除卻兒子與丈夫爭吵時她的及時調節,桑德拉更是充當了讓兒子對丈夫進行探索的啟蒙性人物。她深愛著丈夫,甚至在丈夫沒入浴缸中時亦陪伴著他。桑德拉對愛德華除卻愛,亦有著深深的理解。在影片最后,愛德華的葬禮時,每個人身著黑色外套,而母親卻穿著喜慶的紅色外衣。當愛德華沒入泥土,她則安靜的坐在一邊,紅衣與白底花圈交相輝映,或許,在桑德拉的心中,愛德華并未死去。她會選擇兒子講述的故事,認為愛德華回到了河中暢游,她知道,于自己的丈夫而言,這是一種輕松的解脫。紅色象征著她真心為愛德華而感到欣喜。

    五、結語:

    人類雖然始終不斷發展著,但依舊對死亡充滿了恐懼,對生活平庸倍感枯燥?!洞篝~》采用真實和奇幻交叉的方式,打破了人類畏懼的壁壘,為我們建構了另外一種激情與想象。在這種表達方式中,我們看到了心靈與世界的統一。《大魚》正是為我們構建了一個源于生活,又區別于生活的夢境。這場夢太過美好,使人不愿醒來。但人們在夢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滿足,現實反而成為了平庸的夢?,F實中終有煙花散盡、簫聲停歇之際,但我們也應注意到煙花過后的滿天星斗在蒼穹中顯露,纖塵不染。在夢境中擁有煙花,在現實中擁有星辰。日子也終究會像幸福之處流淌。如若現實枯燥乏味,請讓思想翩翩起舞。

    【附錄1】影片中的政治寓意

    對電影最多批評的點當屬影片中對于中國軍人的丑化及刻板印象。影片中,愛德華在參軍時被空投到了疑似CX的地方(看見旗子了)。連體姐妹聽完了愛德華對妻子的講述,十分感動。她們為愛德華打了掩護,將他帶到了美國,而愛德華也秉承協議,使連體雙胞胎姐妹成為了明星。

    在此段劇情中,具有明顯的政治寓意。愛德華被空投的軍營為CX軍營,但連體姐妹和臺下的軍人所用的語言均為粵語,CX境內出現大量中國軍人,間接暗示駐軍一事,導演的政治用意不言而喻。連體姐妹在愛德華的故事中以殘缺的身體出現,且在軍營中處于低級地位歌手,愿因自己的利益和感人的故事對敵人進行幫助。且在愛德華和軍人對打時,惡意丑化中國軍人等事已無法用刻板印象解釋而掩蓋過去了。

    通過這段劇情的描寫,能夠清晰地看出中、美意識形態上的巨大差異,我們亦要意識到,電影情節雖棒,但美國想要通過好萊塢的優秀電影完成對東方文化進行思想和意識形態上的侵略是昭然若揭的。這一點觀眾也多有注意,以下為部分電影評論選取,已匿名。

    附錄2】:影片中的圣經及神話元素

    首先是愛德華在遇到桑德拉之前,在幽靈鎮的河中曾經看見一位神秘裸體女孩和一條蛇,這里毫無疑問隱喻圣經中蛇誘惑夏娃。由于邏各斯涉及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神學兩個領域,亦有觀點通過神話學解釋認為愛德華試圖趕走蛇象征理性邏各斯(Logos),河中裸體女子代表情欲厄洛斯(Eros),代表了愛德華對原始欲望的反抗。而蛇與女人之間的微妙關系,亦象征著死亡與重生的循環,見仁見智。其次是在愛德華即將走向生命終點時,他曾將自己的身體進入盛滿水的浴缸中,隱喻著圣子基督便是通過在約旦河的洗禮,從水中和精神上再生。

    另外,亦有觀點認為愛德華在馬戲團做“獅口脫險”的節目,并且以《圣經》中約拿入魚腹的故事與其對應,認為愛德華同《圣經》中的約拿一般,在絕境和困難來臨之際鍛煉出百折不撓的性格。而約拿作為一個基督教的概念,意為“鴿子”。我們知道,鴿子的性情是馴良的,而鴿子的工作則是傳遞信息。依照馬斯洛在《人性能達的境界》中對“約拿”一詞進行使用,最初在馬斯洛的筆記中將“對自身杰出的畏懼”或“躲開自己的最佳天才”命名為“約拿情節”,指:我們害怕變成在最完美的時刻最完善的條件下,以最大的勇氣所能設想的樣子。但同時我們又對這種可能非常的追崇。以這個理論反觀電影,可以看出,愛德華困難在某種意義上確實對現實中的自己所作的成功事情羞于啟齒,有所畏懼。但在歷險記中的愛德華,卻超越了這一阻礙,最終成為了兒孫口中十分敬重的、永遠生活在童話中的人。

    參考文獻:

    [1] 嚴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大魚——評電影《大魚》[J]. 電影評介,2012(9):49-51.

    [2] 程竹.愛的詩歌 , 詩意的幻夢——淺談蒂姆·伯頓電影《大魚》的詩歌意境 [J]. 電影評介,2010(22):41-43.

    [3] 趙璟.此魚非彼魚:電影《大魚》與《大魚海棠》的人格結構理論解讀[J].《視聽》,2021(12):101-103

    [4] 丹尼爾·華萊士 . 大魚 [M]. 寧蒙 , 譯 . 杭州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5] 高樂田.神話之光與神話之鏡: 卡西爾神話哲學的一個價值論視角[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6]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與本我[M].周珺 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9.

    [7] Christian Metz.Essais Sur La Signification au Cinéma.TomeI[M].Paris:Klincksieck,1983.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 奇幻電影 蒂姆波頓 汽車生產

    相關文章

    評論排行
    熱門話題
    最近更新
    亚洲日本乱码卡2卡3卡新区|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亚洲三级电影网站|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三级网站|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国产亚洲精aa在线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 国产日韩亚洲大尺度高清|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成熟xxxxx电影|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亚洲a无码综合a国产av中文|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