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會喜歡《妖貓傳》呢?
記得高中第一次接觸《長恨歌》時,我便被它敘述的故事深深吸引。它帶著一種魔力,驅使著我很輕松地將這首令無數學子又愛又恨的長篇敘事詩印在了腦海里。盡管已經時隔八年,可每每想起“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钡染鋾r,依然會為白居易的才華所折服,為詩中凄美的愛情所感動。雖然當時的老師和課本教給我:這首詩的重點是對唐玄宗的批判,譴責因為他的荒淫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發生,垂戒后世的君王要“以史為鑒”。但我始終更愿意相信:白居易想表達的,是對李隆基和楊玉環兩人愛情的贊美與惋惜,他想用這首詩把這段動人的故事傳頌下去。
帶著這一信念和好奇,我去看了《妖貓傳》。電影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大唐,聽到了一段不一樣的故事,讀到了一首不一樣的《長恨歌》。
《妖貓傳》是由陳凱歌導演的一部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的奇幻電影。在大唐時期的長安城里,一只能講人話的黑色妖貓先是殺害了唐玄宗,之后接二連三在皇城里引發命案。這些事件引導著兩個人一步一步追查妖貓殺人的動機,進而探尋出了三十年前楊玉環死亡的真相。這兩個主人公:一個是渴望趕超李白、寫詩近于癲狂的詩人——白居易;另一個是從日本來到大唐,尋找可以使人解脫痛苦、超脫生死的無上密法的僧人——空海。
這部電影充滿了愛情、奇幻、懸疑等元素,除了天馬行空的特效之外,劇情與其蘊含的深意亦是令人深思。白居易和空海聯手破案,追查黑貓殺人真相,尋得楊貴妃真正死因只是“表”,這些表面之下實則有著諸多令我們回味無窮的“里”,比如:白居易為何遲遲不肯發表自己寫的《長恨歌》,去執著于尋求貴妃死亡的真相;極樂之宴上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寫給誰的;空海來大唐尋求的“無上密”究竟是什么;李隆基是否真的愛楊玉環。還有白居易,白龍,阿部等人,電影里說他們每個人對楊玉環都有愛慕之情,這些情又有何不同。
有人評價這部電影華而不實,除了絢麗的特效外,劇情差勁,人物演技浮夸,看完后不知所云。誠然,這部電影從不同角度來看,劇情總是或多或少存在著漏洞。也因為許多情節與課本講述的歷史出入甚大,招來了些許批判。而我想說的是,它終究不是一部紀錄片,并非想單純地講述一段歷史,也并非想教育人們要“以史為鑒”。《妖貓傳》真正呈現的,不僅僅是大唐的輝煌,還有白居易為愛和詩的癡狂、空海追求的無上智慧、楊玉環的凄慘命運、李隆基的馭人權術、白龍的生死守候、李白的狂傲不羈……這一個個元素在我的內心匯聚,與我心目中的“美人、盛世、理想”交相輝映。我能感受到:他們想告訴我的,是每個人都能明白,卻又不容易獲得的那份“無上密”。
那么,什么是“無上密”?
縱觀整部電影,有兩個詞貫穿始終,更是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幻術”和“無上密”。
什么是幻術?
電影里,成為妖貓的白龍靠幻術奪人性命,扮作瓜農的丹龍用幻術指引空海,極樂之宴上的幻術更是驚艷四座……電影里的幻術,可以是壞的東西,也可以是好的東西,可以帶給人痛苦,也可以給人以歡樂。
至于“無上密”。空海的師傅雖然已經是日本道行最深的驅邪師,但還是說自己修行一生始終無法從痛苦中解脫,以致含恨圓寂。正因此,空海才會不遠萬里來到大唐,尋求師傅口中的,可以超越生死的“無上密”。除了空海,丹龍因楊玉環的死與白龍分道揚鑣后獨自離去,目的也是為了尋找不再痛苦的秘密。電影最后的白居易,也說“無上密”就在自己的《長恨歌》里。
“幻術”使我聯想到了生活中所遇到的苦難與折磨,只要我們活著,我們就無法避免地會去經歷這些“幻術”。它可能是人生中危及性命的大災難,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瑣碎的小挫折?!盎眯g”如同沼澤溝壑一般,布滿在我們追尋理想的道路之上,阻礙著我們如愿地完成每一件事。
而我們應該做的,是努力保持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和接受人生中一次又一次“幻術”的考驗,積極尋找隱藏在這些“幻術”之后的美好。即使這個過程有過恐懼與痛苦,有過受傷與流淚,但經歷每次“幻術”之后,終能有所收獲與成長。
我覺得這就是電影里空海等人苦苦尋找的“無上密”。
縱然前路充滿著萬般無奈,卻依然堅守本心,向著自己渴望的方向砥礪前行?;匚吨畷r嘴角會不禁上揚,微笑著說一句“值得”。
既然如此,要如何才能獲得“無上密”或者說達到“無上密”的境界呢?
我十分贊同網上的一種說法,就是用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的參禪的《三重境界》來幫助理解“無上密”。
第一個階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在觀看瓜農表演時,周圍的人群并不知道看見的是幻術,以為看見的西瓜就是西瓜。見到瓜農切開了一個西瓜,露出了里面的紅瓤,大家更是愿意相信架子上的所有西瓜都是真的。還有之后極樂之宴上的那些沉迷于幻術表演的人們,都是處于這一種“看瓜是瓜”的淺顯階段。
這一階段的人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層,有了一個最簡單且直觀的印象。對于許多東西都看不真切,更無法理解。他們只愿固執地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及認為的,便是這個世界最真實的。
第二個階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空海一開始能看出瓜農表演的是幻術,說明他已經比第一階段的許多人們高出了一個水準。表演散場后,空海手中的西瓜變成了流著鮮血的魚頭。而在白居易想要將魚頭扔掉時,魚頭又變回了西瓜,空海手中的鮮血也隨之消失。空海不禁感慨自己還是中術了。
此時的空海,正是處于第二個階段。他雖然一開始就知道是幻術,明白看到的西瓜不是西瓜,但依然被西瓜和魚頭迷惑了雙眼與內心。流著鮮血的魚頭是壞的,有著紅瓤的西瓜是好的,短短幾句話的時間,“好”與“壞”不斷的轉變使空海的疑惑逐漸增加,臉上也不再顯得那么自信,反而多出了幾絲凝重。
看到妖貓利用幻術在伎院殺人性命,奪人眼珠后,空海更是感到了迷茫。此時的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幻術,也知道幻術都是假的。然而,妖貓殺人卻是真實地發生在了自己面前,這使他更加懷疑自己的判斷。他知道看到的瓜不是瓜,看到的貓也不是貓,但不知道它們究竟是什么,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更不知道該如何繼續追查。
這個階段的人隨著閱歷的增加,逐漸發現周圍的事物并沒有自己開始看到的那么簡單。自己以前所堅信正確的事,好像是錯的;自以為看清并了解的人,貌似待自己并非真心;多年來所苦苦追尋的,可能也并不存在。事物之多變,人心之難測,使你感覺親眼看到的也未必真實,即使真實也未必會再相信,從此變得更加迷茫與痛苦??吹降纳剑辉僬J為是山;看到的水,也不再相信是水。
第三個階段: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也正是“無上密”的境界。
空海找到瓜農解惑,幻術雖假,但妖貓殺人是真。瓜農告訴他瓜不是瓜,貓也不是貓,可瓜并不能憑空變出。架子上的西瓜大多是假的,但這些假的都是從那唯一一個真的變出來的。
幻術里也存在著真相!
幻術里有真有假,生活中也是有好有壞。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黑暗,也不能只關注痛苦帶來的那消極的一面。發現一切“假”與“壞”之后的 “真”與“美”,這就是可以使人解脫痛苦的“無上密”。
“總有人間一兩風,填我十萬八千夢?!?/p>
在空海來大唐的路上,船只遭遇了狂風巨浪的襲擊,此時多年修行的他變得十分恐懼,爛熟于心的咒語經懺在死亡的威脅面前顯得毫無用處??蘸I砼员е鴭雰旱膵D人臉上卻十分平靜甚至滿足,一心哄著自己的孩子,船只開始破碎似乎也與她無關??蘸:闷鎷D人為何不怕。婦人說只要孩子睡熟了,她就很安心了。
有人說這個插曲看起來有些荒唐,但它表達給觀眾們的正是“無上密”的寓意。
婦人在面對隨時可能致她于死地的滔天巨浪時依然平靜,把所有心思放在哄孩子睡覺這件事上,正是因為她不在乎危險帶來的恐懼和痛苦,而是把所有的精神寄托在了嬰兒這一小小的“美好”之中。只要孩子熟睡,自己的愿望便已達成,自己便已別無他求。即使是死亡,在自己期盼的美好面前,也會變得微不足道。
空海也正是探尋到一切的真相之后,參透了婦人話中的含義,臉上洋溢著笑容,滿意地說已經在楊玉環的生死里找到了“無上密”。而此時的空海,也自然而然提升到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階段,洞察了一切之后水到渠成,返璞歸真。
下筆無假話,認詩不認人——白居易
除了婦人與空海,白居易也獲得了自己的那一份“無上密”。
電影有一條暗線,就是白居易和他正在寫的《長恨歌》。
電影中的白居易對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充滿了向往,同時渴望著寫出一首能夠超越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詩歌。為此他雖然兩榜進士出身,仕途遠大,卻甘心在宮中做了三年的起居郎,為的就是可以整天泡在宮里記錄皇帝的一舉一動,方便為自己的《長恨歌》取材。
起初,白居易對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是深信不疑的,他堅信著極樂之宴是李隆基對楊玉環“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展現;堅信著馬嵬驛上,李隆基是被逼無奈令人勒死了楊玉環;堅信著李隆基的雙眼是因為思念貴妃哭瞎的。此時的他,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認為一切本就如此美好。
然而,在調查過程中,通過妖貓的透漏,二人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細思極恐的線索: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并不是寫給楊玉環的,楊玉環是被活埋致死的。
妖貓知道白居易是現在唯一心系楊玉環,想要弄清三十年前貴妃死亡真相的人;也明白為何白居易早已寫完《長恨歌》卻遲遲不肯發表。因此它才會引誘著白居易一步一步地靠近一切事件的真相。
妖貓更是當面嘲諷白居易為楊玉環寫的詩和李白寫的詩一樣,都是假的!
的確,白居易正是因為害怕所寫的愛情故事是假的,才會對自己的《長恨歌》一直不滿意。妖貓的報料對白居易來說無異于是晴天霹靂,自己一直以來堅信的愛情竟然是假的,甚至連自己一直追逐、希望超越的偶像寫的詩也是假的,這對一位詩人來說,打擊是尤為巨大的。努力堅持的理想破碎了,無數日夜的心血白廢了,所有的祈盼變成了虛妄。
為此他怒喊道:“你說你明白?你沒嘗過我在寒冬的夜里苦苦寫詩跪求一字的折磨,就知道什么是心血!”
他更愿意相信李隆基留著楊玉環的頭發代表著愛和思念,他為楊玉環不平,認為她不該被孤獨地埋在馬嵬驛,希望可以通過《長恨歌》讓她再活一次。他不愿更不敢相信他的《長恨歌》會是假的,他幾近于癲狂,眼中飽含熱淚哽咽著:“我知道我寫不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我可以一輩子活在李白的陰影里,但你不能說我的長恨歌是假的。”
有人說白居易的這些話又尬又中二,可我認為黃軒演繹得并不夸張。
在生活中,我不僅喜歡古詩文,也喜歡偶爾寫一些詩和隨筆,我不是專業的作家或詩人,但我也經歷過因一字斟酌不定導致的苦惱,也體驗過靈光乍現帶來的喜悅。所以當看到白居易落淚時,我的眼眶也濕潤了。我想,他的這些話,應該不止觸動了我一個人的靈魂吧。
此時的白居易,正是達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地,陷入了無盡的迷茫。
在得知一切的真相之后,白居易再度恢復了自信,臉上再次充滿了陽光。
他自豪地說“無上密”就在他的《長恨歌》里,而且一個字都不會更改。
也許,他們苦苦尋得的真相,并非他一開始寫《長恨歌》時幻想的那樣美好,李隆基并沒有白居易想象的那么愛楊玉環。但《長恨歌》里流露出來的感情,是真實存在的,就像白龍為了陪伴楊玉環,甘愿把靈魂附在黑貓體內三十年,比李隆基的愛還要深沉。
看開這一切后,白居易也不再害怕《長恨歌》的故事會是假的,因為即便故事是假的,但是情是真的。
《長恨歌》的情,可以是白居易最初希望的,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寵愛;也可以是真相揭示的,白龍對楊玉環的陪伴;或者是別人從詩里感受到的,其它的“愛”。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正如白居易所說,詩里沒有白龍,但詩是白龍寫的。即使一字未改,詩卻變得更加感人。
此時的白居易“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無論真相之上,覆蓋著多少苦痛,人間自會有真情存在,予你感悟,伴你成長。
陳云樵與春琴——李隆基與楊玉環的縮影
電影前半段大部分篇章講的是妖貓對金吾衛統領陳云樵的復仇。之所以說陳云樵與妻子春琴二人是李隆基與楊玉環的縮影,是因為在妖貓的驅使之下,陳云樵的背叛和春琴的慘死與馬嵬驛上的李楊二人竟是如此的相像。
得知妖貓夜晚會來陳家復仇后,陳云樵緊閉大門,在家里請了道士并布滿了守衛。即便如此,仍然害怕得不敢入睡。
“禍是你惹的?!?他戰戰兢兢地責怪春琴用魚眼和妖貓換錢,惹禍上身。
“錢是你花的?!?春琴反駁。禍雖是她惹來的,可換來的錢全是被陳云樵吃喝玩樂花掉的。
在發現妻子被妖貓附身后,面對妖貓的質問(“她是你的女人,死到臨頭,你救不救?!保┖痛呵俅舐暤暮艉?,這個男人卻選擇把妻子和妖貓鎖在屋里,棄之不救。
風光時,利用妻子得到的橫財炫耀自己,帶著手下們尋歡作樂。災禍前,狠心拋下妻子,只顧獨自逃生。
聯想到馬嵬驛兵變,李隆基的惺惺作態似乎也是對楊玉環表達著“禍,是你惹的”。
全然忘記了太平時自己正是通過這個女人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享受所有人的尊崇。
楊玉環其實明白一切,她愿意為這個深愛著的男人犧牲自己,但她眼中的那幾滴淚水和臉上的一絲無可奈何,像是在回應著李隆基“錢,是你花的”。
太平時被心愛的人利用,突顯國家的強盛與皇位的崇高;落入絕境時被拋棄,以此保全皇帝的性命和尊嚴。
“強盛時,她是帝國的象征;危難時,大唐將不再需要她?!?/p>
陳云樵和李隆基,春琴和楊玉環,四人所處的時代和地位大不相同,但兩個男人的選擇,是如此的相似,兩個女人的下場,亦是如此的悲慘。
電影里最厲害的幻術大師——唐玄宗李隆基
電影中有著很多幻術師,化作瓜農指引空海的丹龍,附身妖貓借幻術殺人的白龍,還有他們的師傅黃鶴。黃鶴被稱為當時最有名的幻術大師,能夠交出丹龍白龍這兩位幻術高超的徒弟就可見一斑。
可黃鶴并不是這部電影里最厲害的幻術師,電影里最厲害的幻術大師當屬唐玄宗李隆基。極樂之宴上,黃鶴表演的幻術令所有人著迷,唯獨李隆基視而不見,只說自己還是喜歡懷里的貓。因為他認為,在自己的“幻術”面前,黃鶴的表演不值一提。他只沉浸在自己用來掌控天下人的權術之中,正如他所寫的“極樂之樂”四個字暗含的一樣,駕馭所有的人才是他身為帝王真正的樂趣。
李隆基借為楊玉環舉辦無比隆重的極樂之宴,向四野八荒的人們彰顯著楊玉環的美麗和大唐的繁盛,表面宣稱極樂之宴無有尊卑高低之分,實則是向無數官員百姓、外邦使者,甚至包括明知要造反的安祿山,展示他那身為“宇宙之王”的無上榮耀,進而吸引無數人的目光,收獲他們的崇敬,最終駕馭每一個人的尊嚴。
最厲害的“幻術”正是他那欺騙并駕馭所有人的帝王權術。
包括后來的馬嵬驛兵變,他如果交出或親自殺死楊玉環,那么他那引以為傲的帝皇尊嚴將蕩然無存,皇位和性命都會失去;如果他不交,陳玄禮等人兵變就變得更加合情合理,結果也是死路一條。于是為了保證自己的顏面與安全,進退兩難的李隆基與黃鶴合謀,謊稱“尸解大法”可令楊玉環假死蒙混過關,實則誘騙貴妃喝下毒酒后進行了活埋。
同時為了維護他自己的帝王形象,選擇讓高力士背鍋,承擔起了未請示皇上便擅自勒死貴妃的罵名。不僅如此,活埋楊玉環后,李隆基還下令處死了所有的知情者。
甚至老態龍鐘之時,被妖貓復仇弄瞎雙眼這件事,流傳出去都能變成玄宗因思念貴妃哭瞎了雙眼。以至于之后幾十年里,包括白居易在內的人們對李楊的感情深信不疑,李隆基的“幻術”用得可謂是精彩至極。
“玉環,我很想把我的頭顱放在那個盤子上,讓高力士端出去??赡菢泳瓦`背了我和你白頭偕老的誓言?!崩盥』倪@句話回顧起來是如此的刺耳與可笑。欺瞞天下所有人,愿意犧牲一切來維護自己的地位與尊嚴,這才是最厲害的幻術,李隆基才是最厲害的幻術大師。
我最喜歡的人物——李白
極樂之宴上,一身純白素衣,頭發胡須略顯凌亂的李白被高力士扛出來扔在了酒池邊,高力士斥責李白不洗澡不換衣,李白只是醉醺醺地回了一句“我不洗澡不換衣裳也比你干凈”。
高力士想讓李白作一首描寫美人的詩來討好皇上和貴妃,李白卻搖頭笑著說沒有美人。
并以極樂之宴沒有尊卑上下之分為由,要求高力士為他脫靴。
靴子被高力士脫下后,李白大笑著爬向酒池,仰頭用手舀酒送入口中,就算被嗆到了,他依然笑得那么豪放。行為舉止間盡顯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然氣質,不愧是詩仙下凡。
有關李白的片段只有五分鐘,但我看了不下三十遍。不論別人如何評價,我只感覺辛柏青真的把李白演活了,這就是我自啟蒙以來內心一直幻想的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p>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p>
……
伴隨著他的一舉一動,這些詩一句句地從我的記憶深處涌現。屏幕前的我變得和白居易一樣,只是李白一個忠實的小迷弟,看著出現在眼前的偶像,激動到為他瘋狂。
鏡頭再轉到李白時,他雙眼閃著精光,嘴含著沾滿了墨的毛筆尖嘀咕著“云想衣裳”,構思著該如何下筆。
“過來!”他好像突然受到了什么刺激,忙喊來高力士在其后背上書寫。一邊笑著,一邊作出了那首著名的《清平調》。
“云想衣裳花想容唄,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個“唄”字告訴我,他對自己構思的意境是多么的享受,對自己寫下的詩是多么的滿足。仿佛此時此刻,李白心里的那個美人就站在自己面前。她是那么的完美,完美得令詩仙都如此陶醉。
有人說這個“她”就是楊玉環,有人說“她”代表著大唐盛世,也有人說“她”象征著李白心中的白月光。
其實“她”可以是每個人心中的“美人”,是獨屬于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那份最真摯的追求。
李白停頓了一會兒,舉著毛筆,抬頭思量。金色的光芒撒在他的臉上,此時的他比太陽還要耀眼。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闭f著說著,李白笑了,笑著笑著,又哽咽了,兩行淚水從他的眼角滑落。
這一表情,包含了太多太多。他向往著自己詩里和心中的那個“美人”,卻有著追而不得的無奈。他向往著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卻終究沒有辦法去實現。他向往著如此繁華昌盛的大唐,卻又看到了它必然衰落的命運。他看穿了所有卻又無可奈何,只能把這一切的一切寄托在酒中,留在了詩里。
和尋到了“無上密”的白居易不再更改《長恨歌》任何字一樣,李白寫完后將筆一扔,也絲毫不做更改。李白是詩仙,他早已達到了“看山還是山”的境界。通過高力士脫靴,他看穿了“極樂之宴”與所謂的“極樂之宴沒有尊卑上下之分”都只是李隆基玩弄的“幻術”,也因此才會被李隆基下旨逐出了京城。
至于被高力士問到寫了什么,他也只是閉目回答了三個字——“自己看”。
就像陳凱歌接受采訪時,有人問《妖貓傳》講了什么。陳凱歌的回答是:“觀眾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李白的《清平調》,白居易的《長恨歌》,陳凱歌的《妖貓傳》,還有這世間的種種,都需要我們自己去領會,“無上密”的真諦,也需要我們自己去感悟。
楊玉環死亡的真相,真的有人愛她嗎?
楊玉環是不幸的,雖然她已經做好了迎接死亡的準備,但連她自己也沒想到,她會在棺材中醒過來。求生的本能使她在黑暗之中嘶喊,在絕望之中掙扎。直到生命完全流逝,只留下了那滿是鮮血抓痕的棺蓋,觸目驚心。
“根本沒有開棺取針的可能,尸解大法只是拿來哄騙楊玉環的一種死法。”
李隆基是下定決心要犧牲玉環的,不然也不會在給她的酒里下毒。他不會允許有人真的打開棺材取出銀針,帶楊玉環活著回來,包括他自己。因為這樣就是在打他自己的臉。
他需要玉環為他去死,又需要在天下人面前維護他那大于天的臉面。
最終,他放棄了這個在極樂之宴上聲稱“生生世世,永不分離”的愛人。
李隆基對楊玉環是有愛的,雖然在他的性命與身為一名帝皇的尊嚴面前,他拋棄了這份愛。
李隆基的愛,不單單是“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垂暮之年,他獨自看著手里繡著“玉奴”(楊玉環乳名)的香囊,里面有著一縷她的頭發??吹奖蛔约号c貴妃一起活埋的黑貓回來,踉蹌跌倒,撫摸著曾經的御貓,看起來就像撫摸著曾經愛著的玉環。
“你怎么回來了,我不是讓你守著娘娘嗎?”
不管怎樣,我還是讀到了他的思念與悔恨。
白居易對楊玉環是有愛的,空海對白居易說“你也愛上了她,你也為她瘋狂”。
我覺得白居易的瘋狂,更多是因為他崇拜李白,羨慕李白能在極樂之宴上寫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比绱私^美的詩句。白居易渴望自己同樣描寫李楊愛情的《長恨歌》可以趕超李白,同時讓楊玉環再活一次。對白居易來說,李楊之間的故事,如同一個可以和自己偶像李白對話的媒介,楊玉環更是他所有理想的寄托。因此他愛上了楊玉環,渴望弄清楚李楊故事的真相,又害怕真相與他的理想大相徑庭。
白龍對楊玉環的愛,是一場跨越時空、超越生死的陪伴。
白龍是一個可憐的人,小時候因父親賭博,被賣給了師傅黃鶴,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這樣的經歷使他變得自卑和敏感,也使他變得敢愛和敢恨。他對楊玉環愛得執著,對人性的黑暗恨得瘋狂。
極樂之宴上,他對楊玉環一見鐘情。
白龍的愛,不單單是因為楊玉環的美。
楊玉環從小沒有父母,有著與白龍相似的經歷。這些經歷使楊玉環美麗的外表之下,還有著一顆無比善良的心。正是因為善良,她才會在極樂之宴上推廣“沒有尊卑上下之分”的理念。也正是因為善良,她才會勸說白龍,讓他珍惜身邊一點一滴的美好,懂得感恩。這些話感動了白龍,從此他便愛上了這個與他身世相似,身份卻大不相同的女人。
在馬嵬驛時,他不惜反對皇上和自己的師傅,反對他們埋葬貴妃,導致自己的腿被師傅砸斷。發現棺材里的貴妃中蠱后,選擇把所有的蠱毒吸到了自己身上。為了不讓死去的貴妃孤獨,放棄了中毒的肉身,把靈魂附在了黑貓體內,陪伴了貴妃三十年。
融合了黑貓的記憶后,他聽到了蘇醒的貴妃在棺材里撕心裂肺的哭喊。因此他變得更加憤怒,就算永遠變不回人,他也要用這副貓身,為自己心愛的人報仇。
他殺死了李隆基,殺死了陳玄禮的兒子陳云樵,殺死了為貴妃編織白綾的老人,他想要殺死所有直接或間接害死貴妃的人,包括丹龍。
他恨丹龍幫李隆基和黃鶴欺騙貴妃,恨丹龍在馬嵬驛沒有告訴自己“尸解大法”的真相,更恨丹龍離他而去,只留下他一個人孤獨承受著失去心愛之人的痛苦。
直到他發現丹龍把自己的尸體帶出水底,安放在冰窟,并和貴妃的尸體擺放在了一起。他才明白,在變成妖貓陪伴貴妃的三十年里,丹龍也在無時無刻不陪伴著他。為了彌補自己對白龍造成的傷害,丹龍化身瓜農幫助空海和白居易接近真相,甚至愿意讓白龍殺了自己。丹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白龍能夠放下這段長達三十年的執念。
“我不是那個身體已經很久了。”白龍流淚自嘲。
自從靈魂附到黑貓身上后,那具肉身早已與白龍自己無關。三十年來剩下的,只有心中的仇恨與思念。他,早已不再是那個純真的白鶴少年。
空海:“白龍,這也是楊玉環想跟你說的話。她不是那個身體也已經很久了。”
白龍靈魂脫離肉身三十年,楊玉環也已經離世三十年。白龍雖然說了很多次“她會醒過來的”,但他其實知道,臺子上那具美麗的尸體,早已不是他在極樂之宴上遇到的貴妃。楊玉環不可能活過來了,自己只是因為不舍而一直自欺欺人罷了。
在丹龍的付出和空海的點撥下,白龍終于是放下了一切。再也沒有仇恨和牽掛的他,化成了曾經的白鶴,飛向了天空。
李白也愛楊玉環。
見到貴妃的第一面,他罕見地收起了那桀驁不馴的姿態,臉上的醉意也消散了八九。李白小心翼翼地把脫下來的靴子藏在身后,像極了一個男孩兒,第一次見到心儀的女生時,那緊張拘束的樣子。
李白坦誠地解釋這首《清平調》并非是給楊玉環寫的,就連自己都說不清寫的是誰。
然而楊玉環并不在乎,感慨說:“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
面對貴妃的贊美和離去的身影,李白再次笑著念起“云想衣裳花想容唄”,笑容里帶著些癡迷。他明白楊玉環聽懂了他的話,也看懂了他的詩。這一刻的貴妃,真正成為了李白心中那個追尋已久的“美人”。
“我是一個無情的人,但我卻瘋狂地愛上了皇帝的女人。”
阿部愛楊玉環,然而他的愛慕被李隆基一次又一次地擊倒,面對貴妃的死,他什么都做不了。
楊玉環也是幸運的,她獲得了全天下所有人的矚目,擁抱了所有的愛。
只不過這些愛的角度不同,表現不同,程度也不同罷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通透地想,也不必太過糾結到底誰愛得更多,誰愛得更深。至少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感受到的那些真情,是的的確確存在的。好比人生,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如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也不是所有事物都如你想象的那么糟糕,身邊有黑暗亦有光明,生活有痛苦亦有歡樂。紅塵幾十載,大大小小的各種遭遇不計其數,每個人都可以在追求美好的途中,找到屬于自己的 “無上密”。
笑看人生,淡然處之;回頭無悔,問心無愧。人生如此,也就足矣。
說實話,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看完也有很多沒有get到的點,之后每多刷一遍,都能產生新的理解。這可能也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吧。當然,每個人的觀點和感受不盡相同?!耙磺€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也只能是把我個人的一些感想寫在了這里,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對這部電影多一些了解。因為我真心覺得這部電影值得被更多的人青睞,哪怕你只是接受某一小段情節,或者只是贊同我的某一小個觀點,那我都將深感榮幸。
最后,感謝屏幕前的你聽我巴拉巴拉說了這么多,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影評,有著諸多不足,還請多多包涵和指正。
謝謝。
[責任編輯:li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