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水的這一周里,康家村社區環東路大院的32戶居民只能去公共廁所接水,沿街的商戶也被迫歇業。
水表改造后變為先付錢后用水
23戶共用一個水表不知咋收錢
(資料圖)
劉先生是西安市新城區長樂西路街道康家村社區的居民,住在環城東路東側的一個大雜院內,這里共有23戶居民。他自幼生活于此,已有近60年的時間。
因為是老舊院落,院內原先只有一個老式水表,自來水公司的人會定期來抄表,先用水,后交錢。“因為自來水公司只給我們院內接一個水表,我們這里的居民只能自己裝分表,每次抄表算出水費總數后,再根據各家分表的用水量來分攤水費。”劉先生說。
劉先生介紹,由于院內水管老舊,經常存在跑冒滴漏現象,每次總表的用水量會比分表用水量的總和多一些,在計算費用時,會把差額分攤到大家的水費中。“標準水價是每噸3.8元,分攤完跑冒滴漏部分的水費后,我們每噸水需要花5到7元。”
水費偏高居民們還能勉強接受,但近期的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大家難以理解。劉先生說,4月7日,自來水公司把院里的老式總表換為了智能水表,由原先的先用水,抄表后再付費變為充卡形式,需要23戶業主籌錢買水。“之前抄表用水用得好好的,雖然價格偏高大家也都按時繳費,現在換成了智能水表,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每月會用多少噸,怎么提前繳費,這筆錢又該怎么收,誰來收?”
由于改造后的智能表需要先交錢后用水,共用一個水表的23戶居民不知如何來交這筆錢,4月8日,自來水公司便停了水,至今已有一個星期。
居民希望裝表到戶,自來水公司稱條件不允許
4月15日上午,華商報記者來到劉先生住的大雜院,這里緊鄰環城東路,一般慣稱為環東路大院。臨街有幾間商鋪,從路邊小巷進入便能看到一些民房。途徑一個公共廁所時,記者看到一位女士提著水壺在此接水,她說這里已經停水一周,家里吃飯洗漱的水都成了問題,不得已來公廁接水。
臨街早餐鋪的店主告訴記者,3月底曾有自來水公司的人貼了一張換水表的通知,但未和居民商量,4月7日直接進行了更換,第二天就停了水,早餐鋪也被迫停業。“如果能給每戶安裝一個水表,大家各自繳費就會方便很多,現在集體籌錢預交水費,很難收齊。”
通知上寫到,因此處長期拖欠自來水水費,自來水公司將貿易結算水表更換為IC卡智能水表,使用先付費后用水模式。落款為西安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城區供水服務分公司。
劉先生說,前幾天他們曾聯系過自來水公司,被告知環東路大院拖欠水費4800多元。“之前我們院子和自來水公司產生過糾紛,去年一次性補了14個月的水費,之后都在按時交納,我們不明白這個欠費是從哪里來的。”
隨后,記者來到康家村社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3月,其他社區也曾出現集體水表更換后,因水費難收導致的停水問題。“當時我們召開了居民會議,但沒能商量出一個解決方案。”
工作人員說,4月8日停水后,社區和街辦也曾與自來水公司進行溝通,希望為居民裝表到戶,但自來水公司表示老舊小區管道改造難,不具備裝表到戶的條件。“之后我們也會繼續和居民溝通,商議預交費的形式,選出居民代表來收取水費。”
對于通知中提到的拖欠水費一事,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此前曾有幾年時間,自來水公司沒有來環東路大院收取水費,導致欠費近10萬元。“這筆水費屬于歷史遺留問題,這些年里居民不斷流動,難以清算。去年街辦和自來水公司進行了協商,免去了部分水費,由現居于此的居民一次性補交14個月的水費,此后的水費每季度繳納一次,由自來水公司的人進行抄表清算,這一年多來沒有出現過欠費的情況。前段時間社區和自來水公司聯系過,他們說當時補交的14月水費核算有誤,還應再補交4800多元。”
當日下午,華商報記者聯系了負責該小區的巡抄員陳師傅,他表示相關問題需等周一上班后,向西安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城區供水服務分公司的宣傳部門進行咨詢。
華商報記者 白仲夏 文/圖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