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牌落戶世界名城”,1993年10月21日,成立伊始的西安經開區迎來首個外資項目——可口可樂灌裝生產項目的落地,其時,媒體的報道標題透露出這座城市對其寄予的厚望。
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根植經開三十載,可口可樂(陜西)公司一直與城市共成長,企業的氣質也似乎與經開區越來越接近:它堅持創新,一面實現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一面探索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同時還越來越多地彰顯出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西安經開區則自此打開了加速融入世界的窗戶。30年間,西門子、博世、日立、三菱、通用電氣、采埃孚等80家世界500強企業先后在這里布局,為全區產業高質量發展裝上“新引擎”。
一場相互成就的“雙向奔赴”
可口可樂灌裝生產項目由中萃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西安漢斯飲料總廠合資建設,1994年6月,中糧可口可樂飲料(陜西)有限公司的前身中萃漢斯食品有限公司奠基。
1994年6月18日,西安經開區第一家外資企業——西安中萃漢斯食品有限公司舉行奠基儀式
1995年9月16日,陜西第一瓶可口可樂被生產出來。據當時可樂廠的員工回憶:“開業前,未央大道祥發大廈墻面上掛了巨幅廣告,但一直被一塊紅布遮擋著,吊足了百姓胃口。開業當天紅布撤下,上面寫著‘西安,您的可口可樂來了’,轟動一時。”從此,三秦父老終于喝上了本地灌裝的可口可樂產品。
據了解,項目初期投資2000萬美元,擁有從美國和歐洲進口的最新技術和設備,生產當時全球最暢銷的可口可樂、雪碧、芬達等飲料。
落戶經開區后,可口可樂陜西廠致力于探索和陜西本土文化的共情共融,生產出包括可口可樂、雪碧、美汁源果粒橙、純悅等產品在內的全品類飲料產品。企業也從建廠初期2條生產線143名員工,到現在擁有5條飲料生產線、2條吹瓶線及1條瓶坯生產線,分布全省的50多個銷售單元和1000多名員工,服務陜西近14萬家客戶。
“歷經30年,經開區給予我們的支持可以說是初心未改。我們和管委會相關對口部門溝通也非常密切,得到不少政策扶持,包括一些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深切感受到經開區是以服務企業為宗旨的。”中糧可口可樂飲料(陜西)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鄧韶華表示。
一份與世界500強攜手發展的范本
可口可樂(陜西)公司作為入駐經開區的第一家外資企業,開啟了世界500強企業與西安經開區攜手發展的范本。此后,西門子、博世力士樂、日立、通用電氣等8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
ABB
博世力士樂
西門子
如今,全區累計利用外資已超49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由1992年113萬美元增長到2022年26.05億美元,是建區之初的2305倍,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外資企業帶來了國際化的人才、技術、資金和管理,加速推動經開區現代化進程,也讓經開區成為全市對外貿易體量大、前景好、經濟外向度高的區域。
可口可樂生產線
作為“領頭羊”的可口可樂(陜西)公司,也在持續進行創新和探索。產品方面每一年都會推出數款新品,其中不少成為市場上的超級爆品。更重要的是,企業把握數字化轉型發展機遇,形成了一整套可以鏈接上下游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使公司在采購、生產、物流、倉儲等環節實現互聯互通,驅動各作業環節的管理水平、作業效率以及整體的供應鏈協同能力大幅提升。
一支共建美好生活的力量
作為經開區30年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一大批外資企業,在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讓國際化的品牌影響、經營模式和消費理念與本土文化不斷融合,成為推動城市更美好的力量。
2017年因業務布局發生變化,可口可樂(陜西)公司被中糧集團收購。“身份的轉變也為我們增添了一份央企的責任擔當。”鄧韶華說。
鄧韶華介紹,公司在整個陜西省已捐建了9所小學,并定期和孩子們互動。公司策劃的“杏奶奶幸福來”涇河特色助農項目以及2022年“賦能大地之子,振興大美鄉村”項目,助力陜西鄉村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人才賦能“鄉間課堂”“趕集樂”鄉集品牌,鏈接城市與鄉村。
持續七年的原創公益精品欄目“尋找古城新味”,聯合高校青年“挖掘城市地域文化、彰顯青年文化元素、激發青年在乎力量”;持續四年的“天下無廢”環保公益展,通過兼具藝術性和教育意義的展覽形式,倡導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并引導公眾身體力行地參與社區環保事業,共建“無廢社區”美麗家園……
西安經開區管委會原副主任藺建文表示,當前西安經開區正從工業區向城市新中心轉型發展,中糧可口可樂作為落戶經開區的第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也是中糧集團和可口可樂公司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合作的結晶,將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