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要聞 > 正文
    法治故事丨天子腳下的言諫與申訴
    來源:法治日報作者:洞察網2023-04-16 20:39:22

    在中國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一旦牽涉“官司”,往往少不了擊鼓鳴冤的情節,似乎擊鼓便是古代中國提起訴訟的“前置程序”。事實上,縣衙前的堂鼓最早并非為鳴冤而設,而是官署發布“下班”信號的工具。紅日西沉,天色將暮,衙役擊鼓,縣令今日便不再理事,這是古人的“朝九晚五”。

    縣衙的堂鼓不為“鳴冤”,那擊鼓鳴冤之說難道只是一種文化演繹嗎?倒也不是。鳴冤鼓在歷史上的確有原型,那便是登聞鼓。只是這面鼓不設在尋常縣衙,而設在天子腳下;鳴冤的對象也不是縣令,而是皇帝。


    (相關資料圖)

    登聞鼓雛形早在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期就出現了。堯為了方便百姓對其進行建議批評,在交通便利之地設下了“進善旌”和“誹謗木”以開通言路,這一舉措便是登聞鼓的源頭。如果說旌與鼓還有所差別,到大禹時期便已出現了鼓的身影。《管子·桓公問》中說“禹立諫鼓于朝”,這里立的鼓是路鼓。《容成氏》22號簡中有更詳細的記載:“禹乃建鼓于廷,以為民之有訟告者鼓焉。鼓,禹必速出,冬不敢以蒼辭,夏不敢以暑辭。”可見若有百姓為爭訟而撞鼓,大禹便會出來辦理案件。大禹時期的路鼓制度已經與訴訟相關,但其主要職能還是廣開言路。

    到了周朝,路鼓制度已經漸成定制,而且還出現了與之相應的肺石制度。《周禮》分別有“建路鼓于大寢之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遽令”和“以肺石達窮民。凡遠近煢獨老幼之欲有復于上,而其長弗達者,立于肺石三日,士聽其辭,以告于上,而罪其長”的記載。路鼓與肺石均為“達窮”而設,即將社會上的困窮之情上達于天子;因承載著這一精神,所以路鼓的形制不是雙面鼓而是四面鼓,其寓意為“四方無所不達”。

    雖然三皇五帝時期就已經有了登聞鼓的雛形,但“登聞鼓”三字卻是在《晉書》中首次出現的。泰始五年(269年),“西平人麹路伐登聞鼓,言多祅謗,有司奏棄市。帝曰:‘朕之過也。’捨而不問”。泰始為晉武帝司馬炎年號,泰始五年離孫吳滅亡尚有十一年,所以登聞鼓制度最晚在三國時期就已經正式誕生了。

    西晉統一不久便陷入分裂,直至隋朝才重歸一統。就在隋朝,登聞鼓制度開始轉型:一方面,其提起的程序逐漸規范化、詳細化;另一方面,其重心逐漸從言諫向申訴傾斜,也就是后世所謂的擊鼓鳴冤。

    《隋書·刑法志》對登聞鼓有了詳細的規定:“有枉屈縣不理者,令以次經郡及州,至省仍不理,乃詣闕申訴。有所未愜,聽撾登聞鼓,有司錄狀奏之。”這一段文字表明了兩層含義:第一,登聞鼓制度受理的是“枉屈”之案;第二,只有當正常程序無法實施、縣郡州省各級官吏均惰于行使審理權時,才能允許撾登聞鼓。通過這一規定,登聞鼓制度與言諫職能分流,成為單純的司法補救程序。

    隋朝將登聞鼓制度定位為司法補救程序,這一程序的啟動應以正常司法程序無法順利進行為前提,而非在未經縣、郡、州諸官吏審理時直接適用。相對于隋朝的審慎態度,唐朝對登聞鼓的適用則更加積極。唐朝同時在東西朝堂設立了肺石與登聞鼓為鳴冤者服務,同時還嚴格規定了撾登聞鼓案件的程序,從監門衛奏聞開始,經尚書省左右丞、三司可直至皇帝本人。為了保證登聞鼓案件不被官員壓制,《唐律疏議》中規定“主司不即受者,加罪一等”,至此,登聞鼓制度已經頗為健全。

    歷經魏晉的成形與隋唐的發展,登聞鼓制度到了宋朝變得更加完善復雜。北宋一方面新設了鼓司,另一方面將武則天設置的匭使院進行了大換血,“改匭院成登聞鼓院,東延恩匭為崇仁檢院,南招諫匭為思諫檢院,西申冤匭為申明檢院,北通玄匭為招賢檢院”。后鼓司、登聞院又分別改為登聞鼓院、登聞檢院,登聞檢院負責接受登聞鼓院應當受理而不受理的案件——其職能與后世的檢察院已經非常相近。

    與兩宋相對,遼、金效仿宋制,前者設置鐘院以達民冤,后改鐘院為登聞鼓院;后者更全盤接受了登聞鼓院和登聞檢院的建制,并規定其官員女真、漢人各一名,以化解民族矛盾。元朝同樣承襲宋制,“諭中書省,議立登聞鼓”,但將焦點收攏在“冤無所訴”的案件上。

    明朝立國之初便設置了登聞鼓。洪武時期的登聞鼓制度依然立足于單一的司法救助程序,而且只針對重大案件,至于戶婚、田土等“細事”則歸有司,不得走登聞鼓程序。有明一朝治官之法極重,宣德年間,明宣宗朱瞻基擔心百姓畏懼監督登聞鼓之人而不敢擊鼓鳴冤,將登聞鼓從午門搬到了長安右門,由六科給事中輪流值班,互相監督,接收擊鼓申訴上奏的案件。

    明清易代后,清朝承明朝舊制,于順治年間設登聞鼓,立諸都察院;并在之后同樣改設長安右門外。清朝未有明朝時強大的言官系統,登聞鼓制度中的言諫職能終于被剝離,而緊緊收攏在針對“冤抑之事”“衙門不理”或“審斷不公”情形的鳴冤申訴中。不過此時的登聞鼓案件已不再由皇帝親審,而是交刑部查辦,登聞鼓“通達天庭”的意味已經有所削減。

    登聞鼓、肺石以及匭函制度在宋朝出現了糅合的趨勢,而元朝滅南宋后,又將登聞鼓制度的適用范圍縮小,唯“許有冤者撾鼓以聞”。隨著朝代更迭,登聞鼓制度時而包括言諫時而不包括,這一反復的趨勢直到晚清時期統歸于單一的司法程序,擊鼓鳴冤這一文化印記,也由此定型。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

    評論排行
    熱門話題
    最近更新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亚洲性色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色窝窝亚洲av网|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 另类图片亚洲校园小说区|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男人天堂| 亚洲校园春色另类激情|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91在线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无码AV毛片久久|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亚洲色四在线视频观看| jlzzjlzz亚洲jzjzjz|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