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張夢琪 王文琪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醫美行業日漸發達,紋眉洗眉等項目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但相較于一般的生活美容,其專業性更強、風險性更高,在選擇相關項目時切莫掉以輕心,一不小心落入“美麗陷阱”自嘗苦果。近日,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人民法院審理并調解了這樣一起健康權糾紛案件。
張某經常在一家店做美甲,時間久了與這家美甲美容店的老板李某日漸熟悉。某天在閑聊時,張某覺得自己眉毛周邊泛紅,便咨詢李某是否可以提供激光洗眉服務,李某答應并收取了300元洗眉費用。
2022年9月20日,張某在李某處進行激光洗眉后,雙側眉毛燒傷嚴重,部分眉毛永久性缺失。
張某認為李某并無資質卻貿然為其洗眉,應當為自己的眉毛損傷承擔全部責任;李某辯稱其系應張某再三要求,并已告知相應風險,且張某自身眉毛本就存在缺陷應承擔主要責任。雙方協商未果后,張某自行委托鑒定機構出具涉誤工期、護理期、營養期的鑒定報告,并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李某賠償各項費用及損失合計5萬余元。
案件經開庭審理后,承辦法官積極組織雙方進行調解。由于雙方對誤工費部分爭議較大,而張某明確無法提供其因本次事故造成收入減少的相關證據,經承辦法官耐心釋法說理,張某最終同意放棄誤工費的主張。同時,為減輕雙方訴累,雖然張某暫未進行疤痕修復及植眉治療,但基于張某自行委托鑒定機構出具的報告中載明上述治療的必要性,故承辦法官主動協調,建議雙方在本案中一攬子解決問題,在征詢相關美容機構的基礎上,合理核定中間價格。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李某一次性賠償張某各項損失35000元,本案最終得以圓滿解決。
法官說法:
根據衛生部發布的《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激光洗眉項目屬于醫療美容項目。醫療美容系通過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相比于一般的生活美容專業性更強、風險性更高,故《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規定醫療美容機構及其醫護人員應取得相應資質后方可開展業務。本案中,李某作為專業美甲美容主體,應當在其經營范圍內提供服務,洗眉服務明顯已超出其日常經營范圍,卻在未取得醫療美容資質的情況下,為張某激光洗眉直接導致其眉毛灼傷受損,存在過錯,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法官提醒:作為經營者,維系老客戶固然重要,但要時刻謹記在合法合理的限度內提供服務;而作為消費者,在選擇醫美項目時應該注重分辨,選擇有正規資質的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切不可貪圖便宜或心存僥幸,否則一旦出事則悔之晚矣。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