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保定老調、石家莊絲弦、評劇、亂彈、哈哈腔……全國348個地方劇種,河北占了36個。日前,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在石家莊舉辦,本來不溫不火的河北戲曲舞臺被推上熱搜。不過,這個“北方戲窩子”里可不止有名角兒,職工票友也盡顯絕代風華。今天,“職工大舞臺”唱響“戲窩子”系列文化活動就上演了一出名家名票面對面。
(資料圖片)
京劇《李逵探母》選段正在演出
職工票友登臺小劇場演繹國粹風華
石家莊戲曲風繼續狂飆,職工票友們抹彩、勾臉、換行頭,登上小劇場。
票友們在簡單的后臺緊張忙碌
馮敏萍是這次系列活動之一——石家莊市第一工人文化宮小劇場上演的京劇名票名段演唱會的主角。
職工業余劇團籌建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在中劇場和西廳職工大舞臺,正忙著排練的馬紅華告訴記者,他們當天早早就來到排練場地。30年前,馬紅華曾經學過評劇,5年前,從石家莊一所小學退休后,馬紅華有時間就到附近的公園唱一唱,現在又要重新登臺了。現在她們正在籌備組建職工自己的業余評劇團,讓更多職工享受到評劇帶來的樂趣。
職工大舞臺評劇伴奏團隊正在排練
旁邊的閆紅、徐美麗,講到興高采烈處,即興給記者唱了一段評劇報花名。
名角兒走進職工中間點亮“北方戲窩子”文化名片
戲曲是角兒的藝術,河北戲曲名家從來都是群星閃耀。從河北走出去的戲曲名角兒數不勝數,京劇的蓋叫天、姜妙香,昆曲的韓世昌,評劇的白玉霜,河北梆子的劉喜奎、趙鳴岐,晉劇的丁果仙,川劇的陳書舫……都是河北籍。這次走上職工戲曲舞臺的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河北梆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彭蕙蘅,一段《洪湖赤衛隊》唱罷,又返場《竇娥冤》選段。彭蕙蘅告訴記者,接下來,在開設了陽和樓藝術大講堂之后,她的戲曲藝術傳承工作室將再次開設職工大講堂,普及和推介評劇藝術,讓當代人重新認識這個古老的劇種,以期推動戲曲文化再次流行在當下。
彭蕙蘅在河北梆子名家名票面對面演唱會演出現場
石家莊市第一工人文化宮總監袁勇告訴記者,河北老百姓懂戲、喜歡戲,愿意看戲。多年的職工活動中,戲曲是受職工們青睞的項目之一。此次“職工大舞臺”唱響“戲窩子”活動包括京劇名票名段演唱會、河北梆子名家名票面對面演唱會和職工大舞臺業余愛好者評劇排練、演唱。
演出散場后,省總工會宣教網絡部三級調研員李會芹告訴記者,河北豐富多元的文化土壤孕育出絢麗多姿的戲曲之花,所以河北戲曲風狂飆上熱搜并不算意外,作為職工喜愛的活動,今后也將是省總工會關注的重點。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