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據港媒報道,日前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在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組織的一次活動上表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軍事對話,對地區和平至關重要。阿奎利諾還說,美軍印太司令部奉美國總統和國防部長的指示,在盡力的避免沖突,但如果戰爭不可避免,必須贏得勝利。阿奎利諾說:“目前中美在太平洋地區的風險太高,沖突的代價也太高,我隨時準備與中國軍方高層會面,定期進行坦率和公開的對話,但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回應。”阿奎利諾相比于美國行政和經濟部門的“故作矜持”,美國軍方在尋求跟中國對話方面表現的更加積極與明顯。此前,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就曾多次表示,自己已經尋求跟中國國防部長通話很多次了,但一直沒有得到中方的回應。作為美國印太地區司令部司令的阿奎利諾也多次表示,愿意尋求跟中國戰區主官對話,同樣也沒有得到回應。奧斯汀表面上看,美國軍方對中美兩國的溝通如此重視,似乎是真的想要管控兩國軍事沖突的風險,但實際上在美國諸多圍堵、打壓和挑釁中國的策略中,就屬美國軍方表現的最為激進。不管是頻繁的對臺軍售,還是在南海問題上揚言一旦菲律賓登陸仁愛礁,美國將協助菲律賓軍方行事,這些行為無不暴露出美國軍方在中國周邊不斷挑事的態度。換個角度來想的話,現在美國軍方之所以如此積極的尋求跟中國軍方對話,建立所謂的管控雙方軍事沖突風險的“護欄”,本質上就是為他們延續美國政府挑釁和碰瓷中國的戰略,做提前的鋪墊。美國所謂“航行自由”說的直白一點,正是因為美國軍方依舊打算在中國周邊不斷的惹事,進行所謂的“自由航行”,甚至間接的聲援臺當局,所以他們才擔心中美兩國軍事沖突的風險。否則的話,寬廣的太平洋完全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的存在,中國從來沒有跑到美國的海岸邊上去挑釁美國,自然也就不用擔心跟美國之間爆發軍事沖突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美國軍方所謂的積極尋求接觸,不過是為自己犯錯,或者說為自己挑釁中國打一個提前量而已。遼寧艦編隊另一方面,從更現實的角度來講,現在美國軍方之所以如此積極的尋求接觸,實際上也跟他們已經意識到了如果在太平洋爆發軍事沖突,美國根本打不贏中國有關。雖然阿奎利諾說印太司令部的任務,是避免沖突而非挑釁,但他同時還說,若戰爭不可避免,美國總統和國防部要求他們必須獲得勝利。而對于現在的美國軍隊來說,這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完不成的任務了,所以美國軍方才如此積極的尋求跟中國之間的對話和接觸。拜登和奧斯汀說白了,美國朝野雖然在主動挑釁,但是最害怕真的爆發軍事沖突的恰恰是美國軍方,因為相比于美國行政部門和媒體來說,美國軍方更深切的知道眼下中美兩國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點,通過美國國防部組織及美國智庫,幾次關于中美在中國周邊爆發沖突的兵棋推演,就能看出端倪。雖然說最近這段時間,由于臺海局勢緊張,美國方面進行的兵棋推演總是以美國慘勝而告終,但實際上這是美國為了鼓舞自己國內士氣,同時也為了嚇阻中國,所以故意給自己臉上貼金而已。航母殺手演示圖一旦中美兩國真的在中國周邊爆發軍事沖突了,不管是從絕對實力,還是從國際輿論,還是從后勤供應等各方面來看,美國都已經沒有打贏的可能了。總而言之一句話,現在美國軍方如此急切地盼著與中國重啟軍事對話,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一種怯戰的表現。而站在中國的角度上來講,如果美國不能改變自己損害中國利益的行為,那么雙方軍事層面的對話就顯得沒有必要,甚至對話和接觸,反而會成為美國軍方肆無忌憚的挑釁和碰瓷中國的擋箭牌。美航母打擊群邏輯非常簡單,雙方對話頻率多了,美國就可以用耍賴的方式,把一些損害中國實際利益的行為,變成扯皮問題,然后試圖大事化小。因此,從中國的角度出發,面對美國軍方的兩面派做法,還不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即我不跟你扯皮,你損害我的利益,我就“公事公辦”,用軍事手段回應軍事挑釁,這反而能讓美國不敢太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