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遇到紅燈,看怎么繞著走”到“遇到紅燈,決不能走”的轉變,讓從業20年、擔任過多個行政機關法律顧問的湖北東升律師事務所主任、襄陽市律協副會長兼秘書長胡青松頗為感慨。
【資料圖】
2022年,在湖北省司法廳具體指導下,襄陽市成為湖北第二批入列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的地方之一。
“成績殊為不易。我們將以獲得示范命名為新起點,乘勢而上、久久為功,讓依法行政成千年古城更顯著特質,著力打造我市法治建設和區位競爭‘金名片’。”襄陽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副主任、辦公室主任,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胡勇說。
圖為湖北省襄陽市人社部門正在進行企業穩崗返還補貼資格審核。襄陽市司法局供圖
決策依法作出
條款明確約定了“優先在襄陽市范圍內的應用”,涉嫌限制和排除公平競爭,建議刪除相關表述。
對市政府一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擬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進行合法性審查時,襄陽市司法局提出的8條意見,均獲采納。
為提升依法決策水平,襄陽市開展重大決策流程再造,創新建立“123456合法性審查機制”。
襄陽出臺規定,賦予合法性審查“一票否決權”;要求達到“兩個百分百”,即“重大行政決策政府法律顧問參與率100%、重大行政決策集體討論率100%”;對研究事項是否具備“齊備性、規范性和必要性”三要素做好形式審查;將“政府規章、重大行政決策事項、行政規范性文件、以市政府名義簽訂的合同(協議)”四類重大決策事項全部納入合法性審查范圍;決策主體是否準確、決策權限是否適當、決策程序是否合規、決策內容是否合法、決策條件是否成熟等“五個是否”達標作為前提,確保審查質量;決策程序做到“六個不”,即資料不齊備不接收、未經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審簽不送審、不經合法性審查不送簽、未按審查意見修改不研究、未經集體審議決定不審簽、集體決策未通過不執行。
“通過健全審查機制,避免了‘事急’跳過審查、忽略審查等情形的發生,為依法決策提供了制度保障。”襄陽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蔡志剛說。
對此,胡青松深有體會。他參與了《襄陽市物業服務和管理辦法(送審稿)》的合法性審查工作,明確給出建議刪除“沒有上位法依據的情況下創設了企業備案事項”這一條款的意見,并得到采納。
據了解,襄陽市政府近5年作出的658件(次)決策事項、規范性文件以及382份重要招商引資合同(框架協議、合作意向書)均經過合法性審查,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成為新常態。
爭議源頭化解
從“即停即走”到增加“限時5分鐘超時罰款”,襄陽市街頭出租車臨時停車告示牌變化背后,是相關部門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努力。
2022年1月28日,襄陽市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根據類案審理情況、出租車駕駛員的行政復議申請訴求,對市交通運輸局下達《行政復議意見書》,提出兩條整改意見:合理規劃建設巡游出租車候車區,進一步規范告示牌內容明確“即停即走”限定時長。
通過廣泛征求巡游出租車駕駛員意見,襄陽市交通運輸局會同公安交警、城管、住建規劃、財政等部門現場踏勘,在市區主次干道分批次設置958處候車通道、停靠點及招呼站;將“限停5分鐘,超時罰款”明確標注在告示牌上。
2022年至今,襄陽市未新增一起巡游出租車不服行政處罰申請行政復議案件。
2013年8月,湖北省政府批準襄陽市開展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建立了政府主導、專業保障、社會參與的行政復議工作機制。襄陽市堅持從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的高度,突出做好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后半篇文章。
如今,襄陽行政復議年均調解結案率達40%以上,行政復議年均綜合糾錯率達20%以上,以此倒逼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
服務持續優化
襄陽市持續推進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免申即享”服務模式,突破政策和數據壁壘,推動“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轉變,在湖北首創穩崗返還“無申享”改革。
運用社保信息系統,襄陽市篩選企業數據,人社、財政、稅務和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動,采取“印證資料自己找、數據信息網上跑”方式,實現“企業免申報、數據庫中抓、部門聯合審、資金直接達”的服務模式,高效落實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及時發放穩崗返還補貼,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如今,襄陽將“無申享”升級為“無申請兌現”。目前,襄陽市“無申請兌現”事項已達331項,共兌現資金總額6.7億元,1.86萬家企業和市場主體直接受益。
據了解,襄陽扎實推進“一網通辦”,市本級政務服務事項可網辦率達99.1%;不動產登記、水電氣一體化過戶等1095項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零跑腿”。
“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只是載體,最終目的是要建成讓人民群眾有充分信任感,讓市場主體有更強安全感的法治政府。我們將繼續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服務保障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襄陽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長李紅斌說。
記者手記
襄陽法治建設在湖北一直走在前列: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省優化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全國營商環境評價50強。法治建設水平的持續提升,也為襄陽高質量發展增能提速: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5827.8億元,穩居湖北第二、漢江流域首位,位列全國城市50強。襄陽的實踐證明,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責任編輯:linlin]
標簽: